顯示具有 HW02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HW02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碎形分析與醫學影像應用(Fractal Analysis and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s)

課程 :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1.09.16
時間 : 13:50 ~ 15:40
地點 : S516
作者 : 資工產碩(一) 00366511吳家隆
講者 : 中興大學理學院 黃博惠院長
因為光有題目,沒有參考資料對Fractal Analysis and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s無法立即瞭解,期初還真不清楚黃院長要說什麼;經黃院長從源由、到圖形後再至分析運用,總算知道”碎形”分析之用途。
一、碎形說明
1、 碎形—幾何形狀、不規則變化,一般平滑幾何體破裂之後所產生的形狀,
a. 席爾賓斯基墊片




















b. 擴散置限聚集的隨機碎形
















碎形──大自然的幾何學
http://163.27.3.193/Science/content/1994/00030291/0008.htm

a:席爾賓斯基墊片──分割三角形為漸次小的三角形從而產生的一個簡單碎形。
b:一種叫做擴散置限聚集的隨機碎形,產生模擬閃電和其他自然現象的樹枝樣形態


2、 康托(cantor):許多數學結構無法與歐式幾何的形式相關用來描述,取自簡單直線段上的點集;
3、 歐基里德的幾何無法用來描述雲、山、樹木或海岸線、樹木非光滑,閃電不是直線….之理論。
以上之說明碎形:具有自我相似的無窮結構;維度可代表它的特徵

接著從引用本理論及各相關如寇赫曲線、皮亞諾曲線等證明物體紋理影像判別現況,從碎形維度估算方式,表示其可行性,運用於醫療切片檢查技術上,(黃院長用榮總提供病理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其準確度可達到92%~95%。
科技運用分析除縮短時間外,可提高準確度,而累計數據結果可長期做資料追蹤。
唯一美中不足是病理樣品數不足,提供單位因資料保密,可能是同一案例不同期資料(重複性)、人為取樣因素;但足以證明此技術其準確度及可行性。

二、實例 參考
a.乳房X光片星狀物腫瘤輪廓之偵測
http://ir.lib.nchu.edu.tw/handle/309270000/51604
乳房X光攝影(Mammography)為臨床上醫生診斷乳癌(Breast cancer)的利器,在診斷乳房攝影腫瘤的影像時,可利用輪廓特徵來決定為良性或惡性腫瘤,良性腫瘤通常都會呈現圓滑的輪廓特徵,而惡性腫瘤則呈現星狀或不規則不平滑輪廓特徵,這種星狀或不規則不平滑特徵組織,稱為星狀物腫瘤(Spiculation),指的是腫瘤周圍的乳腺組織,因星狀物往外侵犯的關係造成的變形,星狀物的存在是惡性腫瘤判斷的依據。

b.傳統暨數位乳房攝影系統之物理測試彙整建議 中華放射醫誌 Chin J Radiol 2008; 33: 153-179
可使用條狀、星狀或楔形測試(p.156)
http://www.rsroc.org.tw/db/ejournal/article/V33/N3/330306.pdf

c. 以M-頻段小波轉換為基礎的碎形特徵向量應用於超音波肝臟組織分析 李文立
以M-頻段小波轉換為基礎的碎形特徵向量來對正常肝、肝硬化、肝癌等三類的超音波肝臟影像辨識。而所提出的特徵擷取法則是架構在空間-頻率的分解及碎形幾何上。同時,我們也提出以不同的紋理量測與濾波器組為基礎的分類法則並且測試之。……………….。由於在超音波肝臟影像中,最明顯的特徵為粗糙度(roughness),其中肝癌影像較肝硬化影像來的粗糙。因此,我們提出一階層式的分類器,首先辨識正常肝臟與不正常肝臟,其辨識率為96.7%;接著辨識肝硬化與肝癌,其辨識率為93.6%。此外,我們也探討如何選取一合適的特徵向量並做一些比較性的實驗。
在碎形幾何中,碎形維度(fractal dimension)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特徵。因此,在監督式的辨識實驗中,我們對碎形維度的計算,提出一更為有效和穩健的計算方法。我們所提出的計算方法是以「積木計數」為基礎並加以改良。
http://ir.lib.nthu.edu.tw/handle/987654321/34908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碎形分析與醫學影像應用(Fractal Analysis and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s)

課程 :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1.09.16
時間 : 13:50 ~ 15:40
地點 : S516
作者 : 資工產碩(二) — 張金燦
講者 : 中興大學理學院 黃博惠院長

  本次的演講係由資傳系所聘請到中大學理學院院長黃博惠特聘教授前來主講—「碎形分析與醫學影像應用」。在演講前一天才收到這學期所安排的演講時間表,很納悶地尋找甚麼是—“Fractal Analysis”一直到黃教授說了”碎形”就是對岸說的”分形”,才想到為什麼網路上找的都說是”分形”這個字眼…。

  數學不通的我怎樣也想不到竟然”碎形”是歐基里德的幾何也無法去求解的,他是一個非規律變化的幾何線段,像是一般平滑幾何體破裂後所產生的形狀;在歐式幾何裏頭點的維度是0,線的維度是1,而面的維度則為2,都是整數值,而碎形的維度卻是非整數,讓人驚嘆的是使用這個原理竟然可以用來描述雲、山、樹木或海岸線…,利用他的self-similarity(自我相似度)特性、碎形的維度可代表他的特徵等,如此一來碎形技術就可被應用於多種檢查技術上的應用了。

  從簡報中也是第一次聽到了這些名詞像:Koch寇赫曲線、皮亞諾曲線、Sierpinski triangle、康托集等,有點眼花撩亂,但是很厲害呢,這些曲線的應用還可以把它當作藝術來欣賞呢,像是Koch曲線可以把一個三角形曲線轉變成雪花,Sierpinski triangle可以變化無窮盡的三角形等。

  在簡報中的範例讓人驚訝於這樣的理論還被應用於醫學影像上的判斷,而其正確率還可達到>93%的比率,這樣的檢出率應該說不會太低了(圖片資源有限下),只是說比較好奇的是其誤判比率上的分布不知道為何?在問題中黃教授有提到CT Scan的圖片,好好奇哦,因為也有玩過X-Ray,所以很想知道黃教授在應用CT Scan的圖片時,會是使用組合的影像呢?還是會利用CT Scan過程中的切片影像呢!?

220px-Von_Koch_curve
參考:

  •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寇赫曲線
  • 用Java寫的線上Sierpinski三角形(可以操作哦)
    http://www.cut-the-knot.org/Curriculum/Geometry/SierpinskiTremas.shtml
  • 談碎形與藝術:絕美 Mandelbrot Set http://blog.xuite.net/sinner66/blog/10158128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2010/09/24 專題研討演講 心得報告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99924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研一 朱政豪

這次的論文研討,是有四個學長接連上台報告。四個人的報告大概分成三種領域方面,第一和第二個學長是報告有關視覺密碼的領域,第三個學長則是傾向網路安全的領域,而最後一個學長是分析各個系統的效能。也藉由這次研二學長們的報告,讓我們順便學習一下要怎麼樣來報告一篇論文,而且還必須在20分鐘內來報告完,又需要很簡單明瞭。這是需要磨練的!

其中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有關於蔡高手學長視覺密碼的報告,雖然有些比較深入的知識我聽不太懂,但大致上所以呈現給我們知道的都大概了解。蔡學長這次的報告大致上是說,如何在不同的秘密隱藏在半色調和彩色圖像。而視覺密碼是一種透過人的眼睛來解密的一種特殊加密法。例如將一張簡單的影像,分解成兩張什麼都沒有的普通圖片。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兩份圖片密碼分別交由兩個不同的人來保管,然而假如需要解密,則必須將兩人將所保管的圖片疊合之後,真正的密碼才會出現在原本影像中,如果更進階的話,甚至可以分成無限多張圖片分別來保管,達到一種階層式的密碼管理,這種應用放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的實用,且不用擔心傳統式得隱藏密碼只能把密碼交給一個人來保管,這樣的方法會比較安全許多。而且以技術來說,以前的技術也許只能用黑白來區分,但現在的技術已經相當的進步,變成可以利用灰階的影像甚至是彩色的影像圖片來隱藏密碼或機密,使得機密更安全。

其實還有其他學長的報告也都是很好的,大家都準備得相當充分,也報告的很詳細,也許是自己的知識還不夠吧,所以有些方面還不是很懂,但大致上是了解的!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2010.09.24 書報討論心得

課程 :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0.09.24
時間 : 13:50 ~ 15:40 PM
地點 : S401
作者 : 資工產碩一

        今天由於碩二論文研討討的老師請假,所以一.二年級一起上課,並由碩二的四位同學報告自己準備的主題,首先兩位上台報告的同學所說的主題是關於視覺密碼學,應該是屬於影像處理的領域,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一塊,幾乎可說是沒有碰過,聽完兩位同學的解說可以發現他們都準備得相當充分且豐富,但對於這領域陌生的我來說,聽完仍是一知半解,
作的筆記也相當凌亂、不知所云,這時老師點出了關鍵點。
   
        對於台上的同學認真的準備,台下的聽眾卻無法給予太多的互動,這時老師點出了問題所在,也是往後在報告自己的成果與作品的時候必須注意的關鍵點。老師說由於在每個不同的場合,台下的聽眾也都不同的水平和領域,簡單的說,在不同的場合下,台下的聽眾有可能是來自不同的領域,所以並不一定能聽得懂台上報告者的專業部分,但如果現在聽眾都是來自相同的領域或者是對這領域的問題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所以根據當下的場合調整報告的方式是很重要的課題,關於這一點我想將是未來在報告方面需要好好學習注意的地方。

        而今天除了前兩位報告視覺密碼的同學外還有一位報告VOIP與一位報告主題為虛擬主機軟體的效能比較;在VOIP方面,大學時曾經有修過相關課程但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再接觸,也都遺忘的差不多了,但這位同學準備相當的充分,只是節奏有點太快,跟不太上但是可以知道其主題大致上為利用Bloom Filters的方法去偵測對於SIP的攻擊,是屬於網安的領域,但是對於何謂Bloom Filters是什麼我也還不是很清楚,所以稍微去查了一下。

        由今天的課程可以見到當報告時應該注意台下的聽眾是否也都是相同的領域的人,而且在短短的15至20分鐘就必須要簡單清楚的表達,是一個非常值得去學習的課題。

2010.09.24 書報討論演講心得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2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研一 顧家源

  本次書報討論,共有四名分別是研二和產碩二的學長們上台報告,主題分別是:
[1] Secure masks for visual cryptography
[2] Incrementing visual cryptography using random grids
[3] Utilizing bloom filters for detecting flooding attacks against SIP based services
[4] Quantifying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Virtual Machine
其中[1]和[2]兩個主題是以視覺密碼學為主,藉由多張影像來達到隱藏資訊的功能。[3]的部分則是偵測洪泛攻擊,藉由hash的方式來快速分辨訊息的來源是否為相同。[4]則是比較三種Virtual Machine的各方面效能差異。
  由於後兩者是我比較生疏的領域,只能說大概懂其目標與大致的進行或測試方式,接下來的部分還是以前兩者為主。說到將資訊隱藏進圖片中,已經存在著相當多的方式,將一些文字或一張圖片隱藏進另一張圖片中,並使人難以察覺,像是浮水印就是一種眾所皆知的技術;然而以欺騙人眼的資訊隱藏方式,有時卻逃不過電腦的法眼,因此需要更多更新的方法來達到保密的目的。而兩位學長所講述的方法有的一個共通點,便是將資訊分割隱藏到數個不同的影像之中,甚至加入一些隨機雜訊讓人難以區分哪些才是真的;也因為這樣,當我們要將資訊還原時,必須將多個初步解出、看起來像雜訊的資訊,重疊再一起,才能顯示出真正所要的資訊。從這個地方可以延伸出一些有趣的討論,首先是當資訊被拆成很多份以後,即使漏掉其中的一部分,重新拼湊時也可能解讀出來,例如一段文字中有些字母稍微模糊了點,仍是可能辨別,或者靠其他已知的部分來推測;這點同時可以是優點,也可能是缺點,這代表解譯者不一定需要得到完整的隱藏資訊就可以還原成所要的資訊。
  另一個可以考慮的應用方法,則是加入重疊的角度和位置的參數,例如兩張初步解出的資訊影像,可能正著重合時可以得到一種資訊、其中一張轉90度之後再重合又能得到另一種資訊、水平或垂直翻轉之後又可以得到不同的資訊,而當某個角度重合時可以得到所要的資訊的像素,可能在另一個角度中就是擔任雜訊的角色。又或者是可以在某個特定的位置,例如影像四角中的一角做個記號,只有將記號的角當作特定的角,例如左上角,才可以組合出正確的資訊,其他資訊則是偽裝的假資訊。
  資訊隱藏這個領域,讓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也就在這,有時一個好的方法未必是有多複雜或是需要多專業的背景,有時只是一些創意或是日常生活中可見的一些小原理,加以改變就有可能成為一套不錯的加密技術。這次聽完學長們的報告,也多少激發了一些過去未曾想到過的想法,又能觀摩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的將自己的東西清楚的表達出來,實有不少收穫。

2010/09/24 心得報告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924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碩一 許瀚中 99366104

這周的書報討論是去聽學長如何簡報自己所讀的paper。可以說是相當難得的經驗,因為聽完學長報告後再經由老師講解,可以讓自己更加了解如何念paper以及如何做出投影片讓不只有自己還有台下的聽眾都聽得懂。

前兩位學長是報告關於視覺密碼,第三位學長是報告關於voip,而最後一位學長則是比較各個虛擬機器的效能。視覺密碼主要是透過將欲隱藏的訊息處理後隱藏在圖片中,然後分成很多看似與原始的圖檔極為類似的圖片,但是將許多張看似一樣的圖片層層重疊後,就能獲得加密的資訊。 這類的視覺密碼如果將欲隱藏的資訊分成越多的圖片(或稱鑰匙)則對於資訊的隱藏就越安全。因為即便有攻擊者攔截到部分的圖片,如果沒有攔截到全部的圖片也是無法將隱藏在圖片內的資訊擷取出來,因此可以有效的防止機密外流的風險。

而老師在每一位學長的簡報後做了一些說明,也教導了我不少東西。像是每個人的研究領域不同,所以每個人專精的地方也就有所不同。有些人專精於視覺密碼,有些人是voip,又有些人可能是網路,所以如何在一個20分鐘短短的簡報時間內,讓台下專精於不同領域的聽眾也都能聽得懂你的報告是很重要的。每一位學長都很努力的準備也都很努力的想把自己所念的paper仔細的報告給每一個人聽。而另一個重點是題目以及開頭,題目如果能很明白的就告訴聽眾這個問題的現況以及使用的解決方式,在加上能在一開始就直接告訴聽眾結論如何,可以加速聽眾對這個報告的熟悉。

這周的書報討論在聽完後,除了學習到報告時的一些技巧外,也學到了自己想做的研究以外的知識。而圖片加密的技術則可以應用在許多的地方,讓版權更加有保障,又或是可以透過圖片加密技術來增加傳送機密資訊的安全。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2010/09/24心得報告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2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研一 吳安凱

這次的書報討論,有四個學長輪流上台報告。四個人裡面大致上分為三種領域,前兩個學長是視覺密碼有關領域,第三個學長是網路安全領域,最後一個學長是分析系統的效能。

視覺密碼的機制在於,要解開一項機密必須要很多鑰匙共同運作才能解得開,學長報告的視覺密碼是由很多人所個別擁有的分享圖,一一的重疊,每重疊一組就能顯示出一定的機密,然後進而逐步揭曉最後想知道的那張機密圖。如此的運作模式能保護機密文件 學長報告的視覺密碼雖然夾雜著很多聽不懂的專有名詞,但是都能以簡單的圖示作深入淺出的介紹,這個對研究不同領域的其他人來說是有幫助的。
第三位換不同領域的學長報告,他研究網路安全,聽到DoS攻擊這個熟悉的字眼有讓我提起一些注意力,因為大學的專題研究是研究阻斷服務攻擊相關領域的東西,所以對現階段雖然處於不同研究領域的我並不陌生。不過這位學長講得有點快,聽得不是非常清楚,老師問了學長題目的某專有名詞意義在哪邊,但是投影片上的標題好像不適合做為整篇報告的題目。老師就解釋題目對於整體的重要性,究竟用什麼樣的字眼來命名題目就能彰顯本篇論文的所要表達的重點,對於標題的下法講究也是重要的。
最後一位學長是產碩班,有在業界發展,他報告的方式跟期面幾位學長有點不一樣,他不會盯著電腦看,音量也比較大聲,能有效的把自己的見解表達給大家知道,也許是自己有很多對客戶講解的經驗才能如此流暢。他介紹的是對於大量的資料丟給不同效能的virtual machine去跑會有什麼差異性,對於時間或一些參數的下法做變動又有什麼不同,因為沒有研究過所以聽得不是很懂。除此之外還與我們經驗分享,哪個廠商哪家公司的趨勢如何,誰又被誰超越了。

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專業,聽眾的領域也不盡相同,如何講得讓眾多領域的聽眾聽得懂,在投影片的製作上需要有技巧。希望這些經驗對於我們往後的報告準備方面會有所幫助。

9.24 書報討論心得報告

課程:45101 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2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產碩一 魏早達


在本次的論文研討課程中, 參與了學長們有關論文研討的報告。每一個報告的內容涉及了不同的領域,讓我覺得既新鮮又有趣,但是由於每一個報告者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無法針對整份論文的內容有深入及詳盡的解說,使得部份主題對於門外漢的我有點吃力。


由於工作的關係,對於資安攻擊防護及虛擬化技術有所涉獵,所以對於 "Utilizing Bloom Filters for Detecting Flooding Attacks against SIP Based Services" 及 "Quantifying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Virtual Machine" 這兩個主題比較感興趣。以下就針對這兩個主題分享我的想法。


"Utilizing Bloom Filters for Detecting Flooding Attacks against SIP Based Services" 這個主題談的是以 "Utilizing Bloom Filters" 的方法去偵測 SIP Base的 Denial-of-Service攻撀,先談什麼是Bloom Filters,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使用Hash來判斷元素是否存在於一個集合中的方法。所以顯而言之,這篇論文是用Hash來設計如何快速存取計算同類型要求並記錄的方法,而其理念植基於SIP的通訊協定是三段式會談機制的基礎上經過公式的運算進而判定是否為一種DoS政擊。這種偵測的機制,不像一般性的網路攻擊防護是在TCP層,而是在應用層,在防火牆產品中通稱為Application Filter。因此我有幾點想法:

  1. 這樣的偵測機制除了適用於SIP Protocol 的Pattern, 是否還適用於其他三段式會談機制的通訊協定。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因素只用於SIP DoS的偵測。
  2. 一般DoS的攻擊在一般防火牆在判定上,常常是從封包量及TCP的三段式會談Pattern來作初步判定,所以會超越所有在應用層的判定,未來這樣的機制要如何相互地配合才能發揮縱效,實在是有趣的課題。

至於各種虛擬化技術的優劣,其實是各說各話,採用 full virtualization 的廠商就說他們的效能好,而反之使用para virtualization的廠商就說他們的擴充性強。那到底是誰好,我認為i應該看每一個人的需求點吧! 當然在我的觀點,還要考量錢的因素和管理機制及技術人員養成的難易度,尤其在雲端盛行的今日,這無疑是重要因素。而本篇論文的比較是以測試數據為依據,其方法和過程值得作為各種技術比較的參考,不過我認為有幾個不足的地方:

  1. 這次比較的標的物是工作站型的虛擬機器,在一般企業應用上係以伺服器級的虛擬機器為主,而企業級的考量點和工作站型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企業而言比較無參考價值。
  2. 在比較上各個指標,可以看出不同的虛擬機器其實是各占勝場,因為勝場數多而評為較優,有點牽強,應該事先就不同的部份訂定加權,才比較公允。

經過了這一堂課的洗禮,除了技術以外,還讓我瞭解了論文研究的一些重點,以及在研讀完一篇論文後,如何能夠消化吸收,並在適當的場合以不同的方法分享給其他人。

99.9.24心得報告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924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碩一 曾詠堅993366094

這次有難得機會參與二年級學長的論文研討、是很難得的經驗,因為我們一年級的大多還沒有報告過正式的論文。也了解到如何在最有效的時間內,將自己所閱讀的論文報告給台下提他領域的聽眾。老師也指出大家的缺點,這也是我們以後在報告時會犯的錯誤。其中關鍵的是你要如何讓台下不是這個領域的聽眾、去了解你所報告的東西。

首先有兩位學長報告不同領域的,一位學長報告視覺密碼、另外一位學長報告圖形應用的演算法。另我感到深刻的是一份文件或一張圖片、在上方重疊一張圖片就可以浮現出另一個所隱藏的資訊,而假使再放一張圖片重疊上去就又可以在浮現出另一個隱藏的資訊、並且這可以一直延伸下去。

其中與自己本身有關的是VOIP利用bloom filters 演算法來偵測DOS攻擊,這也是我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所以相較其他領域的報告這篇報告還算熟悉。但也並沒有完全熟悉!最後一位學長報告的方向是虛擬機器,在報告結束後老師也請學長跟我們分享業界的經驗,可以從中發現業界還是聚焦於如何使用最低成本來達到最高效率!這個我們研究只求數據是不一樣的!!

最後老師也提了一些重點、論文的題目的思考,由於我們一年級的是討論課所以要在一開始說明本篇文章是在述說什麼問題,或是介紹哪個主題。還有要注意場合來報告,也就是演講者本身要注意台下聽眾是來自同一領域的專業人士,還是各種領域都有的人士!依照聽眾來調整你的演講方式,來盡量讓台下聽眾都聽得懂!

99.9.24心得報告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2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研一游佳恩

『術業有專攻』這句話所言不假,今天與研二和產碩的學長姐們合併上課,他們依循自己的專業領域,與我們分享他們所研讀的論文。

其中,第一個學長報告的是關於視覺密碼這部分,我覺得很有意思,他的題目是"Secure masks for visual cryptography"
首先他的主題分為兩個部分:
1.如何用一mask來達成機密分享?
2.如何用一mask放置在彩色影像中?
在1.如何達成機密分享裡,介紹三種方法:
(1)contrast Based Joint Combination of shares:此方法容易使人知道機密藏了多少個。
(2)Even-odd Joint Combination of shares:此方法會夾雜random pattern,比較不容易被發現藏 了多少個,增加安全性。
(3)Dynamic Joint Combination of shares:此方法可放入多個機密。
在2.如何放置在彩色影像中,使用的是Embedding a share of visual cryptorgaphy in a color Image。
學長下了兩個結論:
1.多機密方法,可以讓人不知道放入多少機密。
2.藏密碼至彩色圖片中,這是個很好的應用。

聽完了這篇論文的分享,我覺得視覺密碼很有趣,可以在同一張影像裡放入多個機密,提升對影像的保護,以防影像被盜用,若能把機密放入彩色影像中,視覺密碼這樣子的技術就不會被侷限於在只能放入黑白影像中,這樣的應用繼續發展的話,就能使更多擁有版權的影像受到更多的保護。

老師教導如何準備報告和學長們的報告內容讓我學到很多,除了報告的內容之外,也了解到在做每個報告之前,都須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和必須對內容徹底的了解,才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讓聆聽者在短時間內擁有最大的收穫。

2010.09.24 書報討論演講心得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09月2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碩一 李慧娟


這天的書報討論是碩一和碩二一起在同一間教室上課。
一開始進去的時候有點嚇到,想說怎麼突然變這麼多人了。
主要的內容是,旁聽碩二學長們研讀論文的報告。


總共有四位報告~
前兩位是蔡家儒學長和江宏瑋學長
是報告VC(Visual Cryptography)視覺密碼。
第三位是報告用bloom filters作路徑偵測的論文。
第四位是報告有關虛擬機器的論文。


但是,我只有VC那邊比較有聽懂,雖然也只聽懂一小部分而已。
後面兩位的,我就完全聽不懂,沒辦法理解。



蔡家儒學長報告的部分,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利用IE的反白特性來Hide secret。



使Secret image和Cover image兩張疊合在一起。
會同時看到Secret image和Cover image的畫面。
使用IE的反白,Cover image 則會完全被覆蓋而變成藍色的。
以至於看不到Cover image,而只會看到Secret image(白色部分)的資訊。


然而人類的視覺,不會因被遮住一部分,而無法辨識圖像。
人的大腦會自行重組資訊,辨識成最合理的圖像。
就像動物利用草叢來隱藏身影,但是儘管影像有點破碎,人眼還是可以辨識出是什麼動物的情況。




江宏瑋學長報告的部分,
也同樣是關於視覺密碼。

將機密對每一piexl去random,填上黑or白像素,
把share印在投影片上。



利用透光率的概念。
兩張share的投影片相疊,可見機密訊息。

視覺上,
近乎全黑的部分,會直接當黑色來看。
黑點不夠濃密的部分,會當透明,不去看它。

使用random grids的方法,
合成之後,不會有額外的像素擴張。




四位都報告結束後,
老師對簡報,給了我們一些見解。
報告的方式要依聽眾而做改變。
題目很重要,要說明清楚。
結論先提出,可先讓聽眾更了解報告的目標。
多舉例,能讓聽眾更容易了解,且能加深印象。

20100924 論文研討心得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924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產碩一 張振欣

第二次的論文研討課程,很幸運地可以旁聽碩二的學長們發表研究心得,這是很難得的機會,見識到在20分鐘內要把一個科技、技術的觀念,清楚明白地傳達給台下的聽眾們,需要充分的準備、和聽眾的程度認知,方能準備完美的報告內容,雖然很明顯的學長們要演說的對象並非是我們這些新生,簡報過程當核心的技術與作法都端了上來,讓我有點難以消化的窘境。

開始的兩個議題,是關於視覺密碼的技術的作法及原理,透過不同的像素的圖片,重疊後可以直覺式的解讀其中隱含的資訊,當然,背後是透過複雜的公式記算出的成果;但是Visual Cryptography是可以不用仰賴電腦的運算,可以直覺地透過人的肉眼,使用不同的圖片解密,對於這樣的應用方式,其實對於高機密文件傳遞的單位也有不錯的應用空間,例如軍事單位等;接著另外一個學長也介紹透過更進階的方式(Random Girds),再相疊新的不同像素圖片,還可以在解讀隱藏的第二筆資訊、再相疊新圖片,再解讀第三筆資訊等等,而且也可有效的解決像素擴大的問題,而且不同的編碼方式,呈現出的機密圖片在透光度的表現也不相同。

接下來就是在網路資案議題,內容是應用在VoIP的領域中,透過創作者特別的公式演算法,判斷、偵測偽裝訊息的癱瘓攻擊並過濾,而且消耗系統的資源與效能影響及小,但是缺點是當網路流量過大時,可能會失真無法校準,此部分是我較有興趣的地方所以提出了疑問,可惜簡報的學長似乎並未準備好這一塊資料,因此所知有限。

接著的議題,就是在比較Client端的虛擬機器系統的耗用效能比對,以三個廠牌的虛擬機器軟體比較,由於我個人職業關係,因此很容易得清楚了解議題中要表達的差異,另外也簡單較紹了虛擬化技術概念,但是由於因為議題範圍是用戶端的部分,其實虛擬化應用還是在伺服器端較能發揮優勢的功能及應用,但是過程中讓我有收穫的是效能評測方式,應有機會在我的平日工作內容用到。

另外黃老師也利用學長們的簡報,做了機會教育,簡單地歸納如下:

1. 題目很重要:
題目可以明確的告知"現況問題"和"解決方式"
2. 結論提前說明:
在時間有限的簡報中,開門見山方式會讓聽眾更有快速進入狀況
3. 案例輔助說明:
實際的案例會讓聽眾有更加牢度的印象
4. 要清處觀眾是誰:
不同的聽眾、程度高低不一,面對不同的聽眾有不同的簡報方式

2010/9/24 書報討論 論文演講心得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924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碩一 田文誠

9/24這天書報討論是碩一和碩二以起上課,以碩二、產碩的學長姐,為我們演講他們自己研究的領域的論文,讓我們一年級的新生了解將來要如何上台發表,要準備哪些?演講的內容是否過多,演講者能不能讓台下的聽眾能對這方面的領域獲得充分的了解,來進行對學長姐演講的觀摩,此次是由四位學長輪流上台對他們自己所研究的專業領域論文對我們演說,其中對第一位蔡佳儒學長的視覺密碼,比較聽的懂其內容。

蔡學長演講的主題是視覺密碼,有運用到影像分享的視覺密碼用到back概念解釋分享原理、如何運用在彩色影像中,首先說明圖形密碼,我們可以以2張圖案或是2張以上的圖案利用重疊的方式來達到機密分享(Introduction)的功效,進而又增加了(Sharing multiple secrets)以不同的方式疊在share上就會有不同的機密,當然還有一些別的方式用於此像是Even-odd Joint Combination of Shares要夾雜 random pattem(亂數)Dynamic Joint Combinations of Shares可以藏式的機密、Hide an Image Using IE做間隔的形式(coverSecretImage),最後學長下了個結論:多機密分享會讓使用者不知道有多少機密在裡面,彩色視覺密碼,目前在應用上有很多未知數。

這次蔡學長所演講的視覺密碼,如何運用到彩色影像中,內容非常的精彩,就現在資訊的時代中,資料的機密性顯得相當重要,就以防毒軟體來說好了,現在在網路上出現很多破解序號的、序號生產機、終生永久序號破解版的等很多,顯得他們的在資料的機密保護上出現了問題,如果防毒軟體每天更新病毒碼的時候,是以上傳自己或是防毒軟體公司提供的機密照()片與公司的伺服器重疊,獲得機密資訊後再與伺服器進行確認,當伺服器確認無誤之後,才傳送更新的病毒碼到客戶端,這樣客戶端才能更新病毒碼,這樣防毒軟體公司應該會笑開懷,畢竟要破解圖像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99年9月24日論文心得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2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碩一 呂誌軒
主題:論文觀摩


       本週書報討論我們聽了四位學長的論文報告,雖然不可能完全聽得懂,但也大概了解到一些報告正式論文的流程。前兩位學長報告的是視覺密碼的內容,第三位是網路方面的論文,最後一位產碩的學長則在探討各家虛擬機器的效能比較。可以發現到,產碩班學長的論文方向比較偏重實務,與前三位學長較不相同。

       在這四篇論文當中,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江宏瑋學長報告的「Incrementing Visual Cryptography using Random Grids」,雖然我不太清楚視覺密碼的詳細定義及應用,但學長有提到,視覺密碼跟我們所認知的電腦密碼學不一樣,它的目的是讓人們無法看出某張密碼影像所藏的訊息,除非你有對該密碼影像解密的方法,學長報告的這篇是用透光程度來顯示或隱藏資訊,例如,你可以把密碼影像印在透明投影片上,另外也印另一張用來解密的影像於透明投影片上,當兩張投影片重疊後,就會顯示隱藏在密碼影像內的資訊,學長也提到,我們可以將密碼影像分散在不同投影片上,當有越多投影片重疊,可以看到更多的秘密資訊,例如,我只有兩張投影片,那麼,我只能看到一個祕密資訊;若我擁有三張投影片,可以看到兩個秘密資訊,以此類推。我能想到的應用就是在階層體制下傳送秘密訊息,層級越高、權限越大的階層,可以獲得越多的密碼影像,以得知高機密的資訊。最後,學長提到了這篇論文的問題,當有越多祕密影像重疊,會導致透光率降低,而造成看不清楚影像,可以針對這個缺點進行改進。

2010.09.24 書報討論 心得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2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研一 廖裕豪

今天聽完學長的報告,老實說接連好幾位的學長報告我都是聽不懂。完全沒有頭緒,說真的聽不太懂。也許是時間上的不構,也可能是如同老師所說的,我們並沒有基礎觀念。不過有了解到幾位學長講的大概是圖片的加密,感覺還蠻有趣的,在圖片中隱藏資料。之前好像有看過某些圖片反白後,照片中的女生變臉了,當下有被嚇到一下。不過後來卻很好奇是怎麼做的,為什麼可以變臉呢?然而今天聽學長講了之後,我想那個應該是跟學長的資料加密有關吧!因為一樣是反白!我想一定有相關性的!
另外其中有一位學長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他講話好快,我幾乎跟不上他講話的速度,說真的我覺得這個學長超酷的,因為我講話沒有辦法像他這樣,我想我的舌頭會打結吧!然後他講完後老師也說他準備的相當充分,所以我對這個學長印象是相當的深刻,但是要說他報告的內容‧‧‧‧老實說我沒有記住任何東西。不過我感覺得出來學長報告的都很熟練,想想一年後就是我要站在台上講了。不知道到時候報告給學弟們聽時,我是否能像學長們報告的如此熟練呢?

20100924 書報討論心得報告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2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編輯:資工碩一許智凱


這次的書報討論課沒有排定演講,上課的方式就在教室由碩二的學長來分享各自學習領域的論文來作為演講的題目,讓我們碩一的學生來聆聽,學習往後遇到自己上台演講的時候該如何準備,以及該如何演講使得自己的內容簡單明瞭,讓不同學習領域的人也能瞭解,這次由四位學長輪番上陣,而我覺得第一位學長蔡佳儒的"視覺密碼論文"準備以及說明最為讓人明瞭。

在圖形密碼的領域之內,可由兩張或以上的圖案利用重疊的方式來達到隱藏資訊的作用,而本篇"Secure masks for visual cryptography"的內容由此方式來達成,利用多個圖形來合成為單一的mask以及隱藏資料,在用mask來檢驗隱藏資料,取得被隱藏在n張圖片重疊之後的重要資訊,而且為了不被輕易的破解,再被檢視的資料(share)以及mask(key)中加入亂數來增加安全性以及複雜度,並用自己所知道的配對方是來取得正確的資料。

經由本次的學長分享此論文演算方式,可以知道在資訊進步的時代,保護資料安全向來都是一向重要的工程,資訊保密技術也日益增進,往後在資訊安全的選擇上也會更多,而要如何判定演算法的好壞以及安全性的高低,也是身為資訊學院學生要學習的方向,來增廣自己的所屬領域,而不會只侷限於自己的高塔之中。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2010/09/24論文研討心得報告

2010/09/24論文研討心得報告
課程:論文研討()
日期:99924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賴相勳
這天沒有排定演講,所以讓研一的我們觀摩學長的論文研討流程。這次安排4個學長輪流上台發表,作為以後我們論文研討的學習對象,學習要怎樣表達,才能在短短地時間內,將精要敘述出來。

V.C.,就是Visual Cryptography,也就是視覺密碼。主要都是利用人類的視覺感官來達成解密的條件,這次有兩位學長發表這方面的期刊論文。為了隱藏一個機密的影像,有可能是影像,有可能只是文字轉印成圖,不管如何,為了安全,都會對影像進行一定的處理,然後分開讓分享者攜帶,等到需要的時候,在集合持有者,進行解密。由於大部分都是轉印在投影片上,所以直接利用疊合的方式就可以看到影像了。可說是方便又不複雜。

現階段的V.C朝著,如何增加機密資訊量,又不讓對比下降或者像素擴張這方面持續的研究。就自己所知道的,還有其他學者在研究如何對抗惡意攻擊,或者有偽裝資訊進入等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不同的編碼方式,對應不同的情況。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維持影像的機密性。

另外一個VOIP的防護,蠻感興趣的,有網路,就一定會有安全問題,不管是有線還是無線,而要癱瘓網路最快的方法就是作DDoS的攻擊,那如何有效防護DDoS的攻擊一直是研究的目標。本次的方法利用一個公式來檢測是否為攻擊,由於網路的流量都是非常龐大,如何有效的在短時間內側出然後阻絕,是努力的重點。

而最後一位學長講解的是Quantifying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Virtual Machine,由於沒有相關知識,幾乎都是聽不懂。不過學長的表現,讓我學到了,準備充分,徹底瞭解自己報告的題目,面對問題就能沉穩回答,腦袋不會空白,而學長也是帶職進修,也稍微分享了他目前在業界得情況。讓我對業界的狀況有初步的瞭解。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20100924專業報告心得感想

課程:論文研討()
日期:99924
時間:14001600
地點:S401
作者:資工產碩一 楊士緯

碩二學長專業論文報告

今天系上沒有排定演講,但很榮幸的跟碩二學長併班上課,聽取學長的專業論文報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位學長所講解VC(視覺密碼),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技術,所以覺得這項技術有點有趣。

視覺密碼是透過人眼來解密的一種特殊加密法。將原本一張影像,分解成兩張什麼都沒有的圖片,因此可以將密碼分別交由兩個人來保管,必須在兩人將所保管的圖片疊合之後,才會出現原本影像中的文字,更進階的甚是可以分成N張圖片來保管,從兩張出現一個密碼,然後再疊第三張圖片後,會在進一步出現下一個密碼,達到階層式的密碼管理,這種應用真是非常的實用,不用擔心傳統式中只把密碼交給一個人來保管,這樣的創新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原本所提出的只有應用在黑白而已,現在已經進展到了灰階,甚至還到了彩色的圖片也可以這樣做,這其中的原理真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在聽了報告之後,讓我了解到原來是利用將一個像素拆成兩張來存放,單獨一張的圖片看似都是散亂的灰點,可是兩張點點都疊在一起後,第一張空白部分會被第二張的黑色部分蓋上去,然後就會合併成原始像素,構成文字的像素都以此類推,所以當兩張疊合之後,互補後才出現真正的文字,這真是非常簡單的概念,卻可以創造出新的應用。

雖然我即將走的方向並非是影像處理,但這讓我了解到,一件簡單的想法,卻可以幫助我們有新的方向,新的思考,任何事情並非僅僅只侷限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事物,背後或許有簡單的道理存在,平常應該多觀察思考所見之物,訓練自己的思維,這樣對作為一個研究生,才有著極大的幫助,也才有意義。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Quantifying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Virtual Machine 的關鍵字義瞭解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24日
時間:13:50~15:40
地點:S401
編輯:資工產碩一張金燦


Quantifying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Virtual Machine-的關鍵字義瞭解

果然是不一樣,今天聽研二的前輩們做的論文研究探討,真的有霧煞煞的感覺,下課後趕緊回家找資料研讀一下,既然霧茫茫了,以前只知道有VM,在架設Linux時以曾跑過KVM,但就是不懂,真的只能如老師說的先就關鍵字的部分,來看看自己能吸收多少囉!

首先當然是就虛擬機器的用語-Hypervisor作瞭解(前輩好像要提,可是最後還是沒提到):

什麼是 Hypervisor,指的是虛擬化的平台,也就是可以讓兩個或多個的作業系統共用同一部電腦的監督程式:
1. 能在主機執行多種的作業系統(OS)。
2. 為每一虛擬機器提供獨立的執行環境。
3. 管理介於虛擬機器Guest OS與主機底層的硬體資源。

現有 Virtualization 的區分,共有三種模式:

1. Fully Virtualization:透過純粹的軟體模擬硬體的方式,再讓Guest OS在虛擬的硬體上運作的方式,主要就是透過Binary translation的方式作為虛擬與真實硬體間的溝通,其效能較差。

2. Para-virtualization:準虛擬化,需要修改客戶端的OS,以取得更高的執行效率。會採用這樣的技術係因早前的CPU設計的關係,衍生出修改Guest OS的方法,使得VM在執行應用程式時,就不用再花時間檢查程式碼,以提高執行的效能,但是其最大的缺點在修改Guest OS,在GNU的架構下的還好解決,如果是封閉式的,如MS的話就只能期待MS的修改了。

3. Native Virtualization(Hardware-Assisted-Virtualization):Intel VT-X以及 AMD-V就是由Intel以及AMD對新的x86 CPU硬體做修改,以符合VM架構的要求;在這種架構的電腦上跑VM的話,就不再需要Para-virtualization對Guest

OS的修改,也不需要Fully Virtualization對執行程式做程式碼的檢查了,可以說是完全的VM了。


Hypervisor的型態:
1. Hypervisor直接架構在底層硬體之上,不是在實體電腦的作業系統中

  VM1   VM2
  ----- -----
  Hypervisor
  ------------
   Hardware

2. Hypervisor架構在作業系統之上,由作業系統管理VM的運作

  VM1   VM2
  ----- -----
  Hypervisor
  ------------

    OS
  ------------
   Hardware

根據Hypervisor搭配核心的不同,分有:Monolithic hypervisor以及Microkernel hypervisor兩種,Monolithic hypervisor主要係將對應的Driver架構於Hypervisor中,在同一部電腦中架構出多少個VM,在Hypervisor就會相對應的Driver被建構出來,如此Hypervisor的運作會比較頻繁。而Microkerne Hypervisor則建構於Hypervisor上之VM中,也就是Driver在虛擬環境中直接使用,使得Hypervisor的使用上會更穩定。



網站參考:
paper: http://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4732162
http://www.dotblogs.com.tw/nel/archive/2010/06/01/15542.aspx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rtualization
http://oasis.csie.ntu.edu.tw/2009_fall_network/slides/45.docx (Server Farm with Virtualization)
http://www.syscom.com.tw/Industry_Observation_Detail.aspx?EPAID=44 (鄭健忠前輩的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