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99年11月12日
時間:14:00~15:40
地點:S414
編輯:資工產碩一張金燦
演講題目:共乘系統之研究與實作
主講人: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吳宜鴻
今天的演講主題目好久沒有再被提及的汽車共乘-「共乘
系統之研究與實作」,由來自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吳宜鴻老師
所介紹。吳老師提到他之所以會想做這一研究,延自他在清大時
的走路上山經驗,老師也提及到作研究非常要關注到的重點就是
:「動機」,研究生的時間兩年算短暫,時間很快,要把握現
在,而研究的重點在於興趣,非方向。的確,如果沒有興趣的
話,就會變成敷衍了事,純粹會變成應付而已,當要切記。
老師有提到他的主要動機考量有四個方向:節能、省錢、
安全,社交,的確,像以往在上班的時候,在當時都是公司住的
最遠的一個時,長時間的通勤時間裡都是一人開車,有時都會覺
得好浪費又好無聊…,至於安全問題當然也會碰到疲勞駕車的時
候,只是礙於每天都是東奔西跑,無法固定時間上下班,如此就
無法去想甚麼共乘的問題了。
共乘問題總覺得在台灣地區不易做到,倒是像老師說的,由
計程車司機所作的共乘服務倒是比較容易切入的應用開發;台灣
幅員太小,加上社會的發展已經不似以往的生活環境,人與人的
距離隔閡縫隙太大,很不容易來執行這樣的計畫;剛剛瀏覽了老
師說的網站,看來在北部的推展要比南部來的好些,但這都是有
用誘因在推動,而南部的共乘網站資訊卻鮮少有更新,如此計畫
的推動執行效果就不佳。
目前大台北地區捷運網路日益擴大,城鄉之間的交通問題
仍是一個未解的問題,而各地區的交通運輸方式也有其固定的運
作模式,在已經習以為常的模式下要推動如此的計畫,只能說不
易,向老師說的,作研究跟作系統是不同的。
附註,老師提到的 avego 這一個共乘系統的確開發的很不
錯,不論在軟體的規劃上,或系統的應用層面上都值得去了解一
下,他的展示影片還把變形金剛的變形應用近來噢,而他把系
統定義在行動系統與PC網路上的應用,甚至今天的Q&A上的問
題,他都有支援到了,有空可以去觀摩觀摩。
http://www.avego.com Avego:
http://carpool.tpc.gov.tw/carpool綠色共乘網(桃北北基宜)
http://www.carpoolking.com 共乘大王
http://60.244.114.20/index.php 台南縣共乘制推廣網站 (用IP比較不容易記)
http://shyau.com.tw/nestedif.php 共乘減量係數計算
-------------------------------------------------------------------------------------------------------------------------------------
課程 :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0.11.12
時間 : 14:00 ~ 16:00
作者 : 資工產碩一 張振欣
課程主題:共乘系統之研究及實作
呼應上周的演講主題,有動機、經過巧思,透過研究,然後實作,本周的精采實例,來自
於中原大學的吳宜鴻教授帶來的共乘系統之研究與實作,基於生活上一個簡單的需求,能幫使
用者找到與自己有相同路線需求的其他使用者,以達到節省交通費用及節能的目的。於是乎就
作出了一套共乘系統,以私人車輛為主要的分享對象。
在業界類似的系統,大部分在於計程車共享為主,以私人車輛為對象者,目前還算是新鮮
的題材,透過吳教授的講解,發現這裡面還存在著很多學問,他先以中原大學校園為例,從山
腳下的大門,到山頂上的教學大樓上課,中午還要在山腰間的餐廳用餐,載到另一邊山頭教學
大樓上課,對於沒有交通工具的學生或教師,實在是很困擾的事情,如果有駕駛汽車的人,至
少可以容納四個人的座位,除了解決沒有車的人交通問題,駕駛者也可以分攤油料錢,基於這
個動機,吳教授在放大整個需求面,不在侷限一個校園,透過google map API整合在共乘系統
中,可以將共乘路線放大,滿足共多的乘客和駕駛人的需求,那麼如何替乘客與駕駛互相找到
彼此相同的路線呢?這就是共乘系統的核心技術,在論文中的第四章,有清楚描述,乘客與駕
駛的任意組合式算法,以及最常組合估算法。
吳教授指出,以往傳統的人工配對方式無法應付大量的使用者及路線,所以提供自動化的
方式有其必要。目前線上共乘系統大多要求使用者以文字輸入路線上的地點、以及其他資訊如
抵達時間和駕駛習慣,使用者只能利用關鍵詞查詢來找出完全相符的答案,然而,文字難以清
楚描述路線資訊,因此使用者往往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此外,使用者需花費許多時間確認答
案,容易讓使用者感到不便並對共乘系統產生倦怠感。有鑑於此,一個自動化的使用者共乘配
對系統,配合Google Map為使用者輸入位置資訊的介面,能有效解決傳統使用文字所會遇到的
問題;我們也定義了此系統所衍生的乘客搜尋問題,並將計費方案納入考量,提出一個可以找
出「駕駛省最多錢且乘客負擔最少錢」的方法。
由於我自己的Web程式設計課程,也是選用與Google Map API相關的主題,因此非常的有
興趣,但主題性不同,我是選用旅遊規化方式,讓使用主可以自由規劃旅遊路線、訂閱飯店等
等的服務,透過Google Map實作;但都是基於一個動機的誘因,雖然吳教授的共乘系統,已經
研究並實作出來,但是在現實生活上營運,可能還要面對許多在”人”方面調適的問題,這就不適
技術性的範圍了。
-------------------------------------------------------------------------------------------------------------------------------------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0/11/12
時間:14:00~15:30
地點:s414
作者:資工研一 吳安凱
2010/11/12心得報告
本周的書報討論課在s414聽演講,由李御璽老師所請的中原資工助理教授
吳宜鴻,題目是共乘系統之研究與實作Ridesharing。吳宜鴻教授在中原資工的
知識暨資料工程實驗室,跟顏秀珍老師是研究所時期同實驗室的學弟。於清大
電腦與通訊研發中心博士後研究。研究的興趣和領域有資料庫、資料探勘、資
訊檢索、資料串流。相關應用有個人化推薦、趨勢預測、合用共乘和社群分
享。
所謂的共乘系統,就是透過共乘可以將沒利用的資源來加以分享,將座位
更有效率的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多餘的資源消耗。從另一方面來說,駕駛也可
以從乘客身上賺到錢。但不管乘客的多少,每個乘客所付的錢都是一樣的,乘
客之間又有變數,乘客越多影響乘客心理的因素也就越大,例如有人不喜歡有
乘客一起共乘,一個人坐跟三個人坐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是一種情境。也有
的情境是,一輛車不管乘客的多寡,不管幾個人共乘都是付一樣的錢,乘客的
心理當然是越多人分攤越好,這個時候司機就會限制乘坐幾個人,因為車子所
能承受的重量和保養問題等等attribute 都是互相影響的變數。這是車子和司機和
乘客的case。方式是動態的,也許多一點乘客可以省錢,這些在系統上可以解
釋為input和output。
吳宜鴻教授住在新竹,到中原大學都是開車,他覺得自己一個人這樣往返
很浪費,所以他想找有共同路線的老師或學生可以做共乘。此外,共乘也有他
的問題,包括安全性、乘客間有無共同的嗜好可以聊天,共乘的乘客之間可以
培養社交。乘客還要考慮到不同族群,婦幼族群弱勢族群等。司機也要考慮共
乘的乘客是跟司機的時間比較match,還是跟目的地或經過的地點比較match。
演講到最後,教授問我們一個現學現賣的問題,「等一下有人要共乘到新
竹嗎?有興趣的話路程上我們可以討論今天的主題」同學聽到這句當下會care的
是會是什麼attribute呢?
-------------------------------------------------------------------------------------------------------------------------------------
共乘系統之研究與實作
時間:14:00-15:30
地點:S414
題目:共乘系統之研究與實作
演講人: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 – 吳宜鴻
作者:賴相勳
共乘王:http://www.carpoolking.com/tw/zh-tw/carpool_safety.php
以前有聽過他人提起共乘的好處,優點等如何芸芸,雖然自己有找了一點資
料,但是對於”共乘”,也只停留於字面上的意義,而非更深一層的研究。而這
次請到的演講者是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系的吳宜鴻助理教授,剛好就是共乘系統
的研究與實作講解 。
出發點為在國外盛行已久的共乘風氣,加上現在面臨高油價跟物價上漲的壓
力,在一些小地方的開銷如果能省則省。因此共乘的概念就被提出來了。如果
一位駕駛要去的地方或者要過得路線剛好有人會上下車,那支付駕駛一點車資
作為報酬,只要雙方約定好時間地點,並且談好車錢等條件,就可以出發了。
而這次要講得就是共乘系統的研究,尤其這當中又以路線的規劃考量跟駕駛利
益的分配為最主要的問題。一條路上可能有很多剛好要在這條路上下車的乘
客,而駕駛的車子空間有限,考量到要付出車資問題,自然都會希望乘客可以
一個上一個下,這樣駕駛在同一條路上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收入,相對的,日
後也會比較樂意讓人共乘,綜合路線/乘客數/駕駛車資,這3個最主要的因素
來作為條件而設計系統,著實面臨了很大的一個問題。駕駛路線的規劃比較好
處理,就是起點跟終點,而車資問題也蠻好處理,看是要採用定額還是看里程
(有點類似計程車)還是看花了多少油錢,付出油錢即可,不過這邊似乎不包
清潔費等相關,因為大
部份的共乘還是以私家車為主。
補充:台灣大車隊有類似的共乘系統,不過現在已經找不到該方案了
連結:http://www.taiwantaxi.com.tw/taiwantaxi/
系統設計的困難點就是考量車資跟路線安排,就目前的方法來說,要以最大利
益去考量的話,也就是同一地點一上一下的模式,那路線的規劃就是用暴力法
去運算解決。由於目前還無法找到有效的演算方法,只能用時間來處理。另外
還有一些問題,就是即時的路況,吳宜鴻助理教授的系統在路線的規劃上是仰
賴GOOGLE MAP所提供的資訊來處理,而GOOGLE MAP的缺點就是更新的
速度,不能夠即時的去反應當下的路況,如果駕駛&乘客都沒有事先查明路線
狀況,那就會產生不得不繞路的窘境。
另外就是安全問題與人際交流,畢竟大家本來就不認識彼此,更別論要做陌生
人的車子到目的地,關於這點,其實已經有些方案可以依循,例如:系統登錄
的時候可以跟戶政機構作個查詢,確認身份資料。而搭車前,互相以電話確認
並約定時間,上車的時候可以查驗證件,看是否跟系統登錄的一樣。至於人際
交流,就只能仰賴個人的手腕問題了。
只是台灣的社會風氣跟民心問題,對於共乘比較感冒,難以接受,對不認識的
人,防衛心比較重,我如果自己有車為什麼不開自己的要跟人家擠,這些作用
下,共乘的機制很難得到有效的發揮..,還是必須仰賴推廣才行。個人見解,其
實東部地區很適合共乘系統的發展,畢竟東部3個縣市涵蓋的範圍如此廣大,比
較注重發展觀光業,這時候共乘系統就可以有效發揮,長距離開車也可以讓乘
客中會駕車的人士接手,讓駕駛休息一下,確保安全..等等。是蠻建議可以從東
部開始實驗發揮系統的功效。
-------------------------------------------------------------------------------------------------------------------------------------
課程:45101
日期:99年11月12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14
編輯:資工碩一許智凱
本次的演講者為中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吳宜鴻助理教授,主題為「共乘系統
之研究及實作」。主要的內容為開發共乘的研究過程,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實作
推廣。在全球目前的能源警訊中,燃料的時候在未來已經有不足之虞,環保的
意識也在持續推廣之中,國外已有許多成功的共乘案例,來減輕燃料的使用,
達到節省的目標,然而在國內卻是相當的不普及,還有很多研究開發上的空
間。
共乘系統可以用許多我們演算法來探討以及做優化的方向,例如路徑及乘客人
數就好比網路的擴展以及分流一樣。如何讓乘客找到能符合自己的路徑的共乘
的主要問題,可以用最短路徑來做比對而得到結果,以及在開車的駕駛如何知
道在路線上達到最大的乘載數量,就可以用Greedy algorithm來求解。而在實
作方面,雖然也是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但我認為依台灣的人文生態實在很能成
行,人心難料,社會案例太多,駕駛者跟共乘者的意願自然也會大打折扣,但
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困難,或許只能讓意願者自求多福不要碰上壞
人了。
共乘系統雖然看似複雜,但也是許多演算法就可以解出來的問題,如果推廣普
及,對於生活是相當大的幫助,不論是駕駛者的耗費或是需要共乘的人,在便
捷性有絕對的幫助,但人心卻還是個最大考驗,這也是演算法所無法得到的答
案。
-------------------------------------------------------------------------------------------------------------------------------------
課程:45101 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1月12日
時間:14:00~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碩一 朱政豪
這禮拜聽的演講是請到中原大學的吳宜鴻教授來為我們演講,主題是〝共乘
系統之研究與實作-Ridesharing〞聽起來是一個很具生活化的系統軟體。一開
始吳教授介紹了一下這個系統的概要,且述說他的研究興趣是資訊檢索,這似
乎是跟資料庫和資料探勘有關係,因此吳教授開始應用這個概念來開發這個軟
體-合用共乘系統。
再來吳教授也開始說明他為何要開發這個軟體的動機,主要原因可以分成三
類:交通的問題(車水馬龍),環保的問題(節能減碳),還有省金錢(油價的上升
)。不外乎這幾個原因都是最近社會大眾所面臨的問題。如果可以研發出這套系
統軟體,這些問題都可以順利的解決了,不僅可以解決油錢的花費問題,在共
乘的過程中來可以結交認識到很多朋友,更可以解少廢氣的排放。因此吳教授
也給我們看了許多其他共乘系統的網站,但聽說很多都因為沒有贊助的關係,
導致整個網站撐不下去而倒閉。
之後我們也討論到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安全問題。因為每台車上會搭載什
麼樣的人我們是先是並不知情的,所以搭乘的人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因此建
議了吳教授這個系統必須要有安全考慮的問題,例如建立起一個評價系統來讓
大家心裡面有個大概的底,去決定是否要跟對方搭乘同一部車前往目的地。最
後吳教授也問我們要不要跟他一起共乘到新竹去,但是以女性優先的玩笑話最
為結尾。
-------------------------------------------------------------------------------------------------------------------------------------
2010/11/12 專題研討演講 心得報告
課程:45101 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1月12日
時間:13:50~15:40
地點:S414
作者:資工碩一 99366094曾詠堅
這次演講請到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吳宜鴻,來解說他目前所正在研究
的主題 - 共乘系統。
還記得在前幾年油價上漲時,”共乘”這種搭車方式有段時間熱烈討論。這種方
式既可以平均分攤油錢、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有架設網站供駕駛
者刊登資料、以及乘客輸入起點與終點下去尋找。
共乘有哪些好處?不可否認共乘有節省時間、節省金錢、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改
善交通問題、認識新朋友。但共乘的安全性也有待考驗,因為你不知道駕駛是
誰、乘客是誰,互相不認識對方步瞭解對方習性、又該收多少錢,又該如何計
算。這些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吳老師所做的系統是依靠GOOGLE MAP來規劃路徑,但是有提到在GOOGLE
MAP上面座標會有誤差。這個地方需要在改進,然而駕駛者本身對道路的熟悉
度、以及突發的交通狀況實這又該如何應對這也要歸入考量。
在台灣大家對共乘的接受度還不如歐美國家,或許是台灣社會風氣影響,對於
陌生人接受度比較低。但共乘不可否認有它的優勢、或許由政府機關來主導推
廣,先由計程車共乘來提高大家的接受度。進而推廣私家車共乘,這樣不僅可
以減少汽車數量也不會滿路上都是空計程車等顧客。更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1月12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14
作者:資工研一 游佳恩
【共乘系統之研究及實作】是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系吳宜鴻教授今天為我們演講的題目,共乘系統其實是駕駛人和乘客要到達同一個目的地,駕駛人和乘客同坐一台車便可到達同一個地方。
每一個人都各開一輛車到達相同的地方,在油價一直在漲的社會裡,不僅所耗費的油錢很多,而且造成的二氧化碳會促使整個地球更快速的老化,若能找到一群需要到同一個目的地的乘客搭乘同一輛車,其實:
1. 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 可以一起分攤油錢。
3. 可以解決一些要到達比較偏遠地方的問題。
共乘系統是個很不錯的方法。
藉由吳教授介紹的共乘系統和上網搜尋了一下共乘系統的資訊,我覺得共乘系統有利有弊,好的是可以做到節能減碳,不好的是須做到全面安全的考量,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看了一下吳教授初步的研究結果,我想這是一個很實用的研究,也許我對這共乘系統沒有很完全的了解,但我想經過這次的演講我對共乘系統有了初步的概念了。
-------------------------------------------------------------------------------------------------------------------------------------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1月12日
時間:14:00~15:40
地點:S414
作者:資工碩一 李慧娟
這次的主講人是從中原大學來的吳宜鴻教授,所屬的實驗室是資訊工程系知識暨資料工程實驗室。
主題是「共乘系統之研究與實驗」。
一開始沒聽明白共成系統是指什麼。
原來是指一起搭車,但又不是計程車,是一般的自小客車。
聽說國外有共乘系統,但是在台灣卻很少聽到。
個人覺得這個系統在台灣很難被實現,聽完演講還是覺得不方便,至少我就不太想去使用。
光是不信任和使用上麻煩就讓我不想去用。
而且就算路程符合需求,時程也不一定符求。
聽說程式是以駕駛能賺最多錢的方法去挑選共乘的乘客。
那麼只是因為不符合讓駕駛賺最多的關係,然後繼續等待程式下次符合的機會。
乘客才沒有那麼多時間用來等待!光是不確定最後自己有沒有車搭就夠乘客煩躁了。
搭個車需要搞到這樣,還不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更來得實在。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是符合節能減碳的需求的。
而且在台灣的計程車犯罪事件好像也不少。
要是讓有心人士利用,安全性更加令人堪慮。
個人覺得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使用起來就不太方便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