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0366112 鄭俊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0366112 鄭俊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Open Your Driving Vision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12鄭俊裕
日期 : 2011.12.23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所 吳曉光 教授

車用行動通訊網路 Vehicular Ad-Hoc Network (VANET)是藉由無線通訊與資料傳遞技術,串聯交通工具以及路邊交通設施,所形成的特殊網路。其主要功能在於讓所有的用路人可以即時取得與傳遞與交通相關的資訊,以便提高行車效率,增進用路安全與舒適性。隨著無線通訊網路技術的進步與普及,行車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IEEE針對VANET定義了約四十種的相關應用,除了學界的前瞻技術探討外,目前美國、歐洲的業界也在發展各類型的應用,顯示出國際上對VANET的相關應用與研究發展之高度重視,目前VANET已成為通訊界與汽車產業所關注的新興技術。

IEEE 802.11p(又稱WAVE;Wireless Access in the Vehicular Environment)是一個由IEEE 802.11標準擴充的通訊協定。這個通訊協定主要用在車用電子的無線通訊上。它設定上是從IEEE 802.11來擴充延伸,來符合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的相關應用。應用的層面包括高速率的車輛之間以及車輛與5.9千兆赫(5.85-5.925千兆赫)波段的標準ITS路邊基礎設施之間的資料數據交換。IEEE 1609標準則是以IEEE 802.11p通訊協定為基礎的高層標準。[1]802.11p將被用在車載通訊(或稱專用短距離通訊,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系統中,這是一個美國交通部(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基於歐洲針對車輛的通訊網路,特別是電子道路收費系統、車輛安全服務與車上的商業交易系統等等的應用而設計中長距繼續傳播空氣介面(Continuous Air interfaces - Long and Medium Range,CALM)系統的計畫。該計畫最終的願景是建立一個允許車輛與路邊無線接取器或是其他車輛間的通訊的全國性網路。這項工作是建立在其前導的ASTM E2213-03計畫的基礎上。


Hybrid IP Traceback Scheme with Efficient Packet Logging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12鄭俊裕
日期 : 2011.12.16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中原大學楊明豪

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
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的前身是所謂的『阻斷服務(Denial-of-Service,簡稱DoS)攻擊』。DoS攻擊並不以篡改或竊取主機資料為目的,而是癱瘓系統主機使之無法正常運作。換言之,由於一般網路系統的系統資源(例如記憶體、磁碟空間以及網路頻寬等)皆有限,因此駭客可以根據部分網路系統或者相關通信協定等之設計或實作上的漏洞,在一段期間內透過傳送大量且密集的封包至特定網站,使該網站無法立即處理這些封包而導致癱瘓,進而造成網路用戶無法連上該網站而被阻絕在外。這種攻擊對網站本身而言,並不具破壞性,只是造成系統無法即時處理駭客所送來的大量訊息而停滯或當機。早在1999年8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就曾遭受到DoS攻擊,使該校網站被迫暫時關閉。目前已知的DoS攻擊方式有數十種之多,然而主要攻擊方式為『點對點』的攻擊,任何人只要握有一攻擊程式即可讓未受保護的網路或裝置癱瘓,例如:WinNuke攻擊程式便可讓未受保護的MS Windows電腦當機。
DDoS攻擊種類
1.利用網路主機處理封包的特性進行攻擊,其做法是向受攻擊之目標主機發出超過其負荷之垃圾封包,使之因無法即時處理而導致當機;或者是改變封包的控制資料,使網路主機無法正確地處理所收到的封包。例如:Ping of Death、TearDrop攻擊。
2.利用icmp做洪水或倍增型攻擊。例如:smurf、icmp攻擊。
3.利用TCP/IP通訊協定中詰問-回應模式的漏洞進行攻擊。網路上,通訊雙方為了要確保彼此的連結溝通,通常會由一方發出詰問訊息給另一方,並且等候對方回應一個正確的訊息。若是對方能夠回應一個正確的訊息,則能確保訊訊雙方的彼此連結。具體而言,在TCP/IP通訊協定中,甲端跟乙端的連結溝通方式,甲端會先送出SYN封包給乙端,當乙端收到此封包之後,會回應一個SYN-ACK的封包給甲端,最後甲端會再送一個ACK的封包給乙端作為確認之用。在完成這些程序之後,甲端與乙端便能確認彼此的連結,進而能夠傳送與收發溝通資料。駭客便針對這種溝通模式,企圖產生一些大量的SYN封包給特定主機,然而卻不回送ACK的封包給該主機,使之停滯或因無法處理而癱瘓。例如:SYN Flood、LAND攻擊
http://www.ascc.sinica.edu.tw/nl/89/1620/02.txt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立體 3D (S3D) 數位內容製作技術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12鄭俊裕
日期 : 2011.12.09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國立中正大學賴文能教授

S3D (Stereoscopic 3D,實體三維)是使用一種立體鏡視覺顯示系統,再製畫面將左右眼平面投影影像立體顯現成像,令觀眾對影像產生立體深度。技術上,通常採用兩台攝影機擺設,同步拍攝影像,取得主體左右側體的立體感。觀看時,觀眾的視覺皮層會自動對圖像結合為單一三維影像畫面。現代電腦技術已能夠不採用傳統雙機"拍攝",使用CGI電腦特效製作3D電影。欣賞時需要配戴合適的立體眼鏡

CGI電腦繪圖(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所謂的CGI。使用計算機產生的影像,更精確的如應用在影片中的3D特效,還有在電視節目、廣告及印刷媒體中也很常見。在電腦遊戲中常使用的即時運算圖形都屬於CGI的範圍,也有些是用來做過場或是介紹用頁面。

在影院看的是立體版本的 IMAX 技術。為營造出立體景深, IMAX 3D 採用了雙攝影機及雙投映機拍攝及放映。

目前IMAX 3D放映時採用偏光式放映,觀看時以配戴偏光眼鏡來分析立體影像。


人才資金缺乏 業者:台灣3D動畫發展受限

對於台灣3D動畫產業前景,他強調,目前台灣只能暫時替國外代工為主,但接案子一定要設法接大型案件(類似星際大戰系列、迪士尼、夢工廠等),同時特別要講究品質和準時交貨,減少後續修改的麻煩,才能獲得國外大客戶的信任,這也是台灣比別的代工國家更大的優勢,而有了大型案件製作的經驗,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在國際3D動畫界闖出名號。

http://www.epochtimes.com/b5/8/8/24/n2239833.htm

LayeredTrees: Most Specific Prefix based Pipelined Design for On-Chip IP Address Lookups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12鄭俊裕
日期 : 2011.11.18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網際網路協議版本4英語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是網際網路協議開發過程中的第四個修訂版本,也是此協議第一個被廣泛部署的版本。IPv4IPv6均是標準化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IPv4依然是使用最廣泛的網際網路協議版本,直到2011IPv6仍處在部署的初期。

IPv4IETF19819月釋出的RFC 791中被描述,此RFC替換了於19801月釋出的RFC 760

IPv4是一種無連線的協議,操作在使用封包交換的鏈路層(如乙太網路)上。此協議會盡最大努力交付封包,意即它不保證任何封包均能送達目的地,也不保證所有封包均按照正確的順序無重複地到達。這些方面是由上層的傳輸協議(如傳輸控制協議)處理的。


路由器是開放系統互連(OSI)協議模型的網路層中的分組交換設備(或網路層中繼設備)。路中器可互連局域網和廣域網,並且當網路上兩端點間存在好幾條通路時,路由器還可提供交通控制和篩選功能選擇通路,如圖R-5。在大型互聯網和使用遠程通信鏈路的廣域網中路由器非常重要。他們在對一個目的站的冗餘路徑所組成的網狀網路中沿著最有效或最經濟的路徑傳送數據分組。


1.使用分組中的檢查和對分組進行錯誤檢查。

2.由發送設備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加入的信息,被分拆成如圖R6所示的形式。

3.鑒定在源計算機中由網路層協議加入的信息。


因為自己沒有接觸太多的網路這方面的研究

不過在台灣的網路速度雖然有到了100M 或者 50M 但實際的速度好像沒有想像中的快

如果透過路由表的分層樹,晶片上存儲器,並行和流水線架構,不知道能不能實際的增加網路傳輸速度

Parallel Vision with GPGPU/CUDA 以GPGPU/CUDA進行平行視覺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12鄭俊裕
日期 : 2011.10.07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輔仁大學電機工程系王元凱教授

通用圖形處理器 英語General-purpose computing on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簡稱GPGPUGP²U ),是一種利用處理圖形任務的圖形處理器來計算原本由中央處理器處理的通用計算任務。這些通用計算常常與圖形處理沒有任何關係。由於現代圖形處理器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和可程式流水線,令流處理器可以處理非圖形數據。特別在面對單指令流多數據流SIMD),且數據處理的運算量遠大於數據調度和傳輸的需要時,通用圖形處理器在性能上大大超越了傳統的中央處理器應用程序。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統一計算架構)是由NVDIA所推出的一種整合技術,是該公司對於GPGPU的正式名稱。透過這個技術,使用者可利用NVIDIAGeFore8以後的GPU和較新的Quadro GPU進行計算。亦是首次可以利用GPU作為C-編譯器的開發環境。NVIDIA行銷的時候,往往將編譯器與架構混合推廣,造成混亂。實際上,CUDA架構可以相容OpenCL或者自家的C-編譯器。無論是CUDA C-語言或是OpenCL,指令最終都會被驅動程式轉換成PTX代碼,交由顯示核心計算。

平行視覺運算的功能除了在遊戲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像是GPU能夠瀏覽3D網路、適地性視覺化應用程式、創新內容開發、電腦視覺、使用者介面、影像識別、HD影片處理、虛擬世界及其他更多的應用。

GPGPU已經慢慢的成為許多非繪圖應用的平台,包括雲端運算、金融市場分析、電磁模擬、石油與天然氣探勘、醫療偵測及科學計算。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Image Video Segmentation and Annotation by Social Media Analysis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12鄭俊裕
日期 : 2011.10.14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朱威達教授

尺度不變特徵轉換(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是一種電腦視覺的演算法用來偵測與描述影像中的局部性特徵,它在空間尺度中尋找極值點,並提取出其位置、尺度、旋轉不變數,此演算法由 David Lowe 在1999年所發表,2004年完善總結。

其應用範圍包含物體辨識、機器人地圖感知與導航、影像縫合、3D模型建立、手勢辨識、影像追蹤和動作比對。


局部影像特徵的描述與偵測可以幫助辨識物體,SIFT 特徵是基於物體上的一些局部外觀的興趣點而與影像的大小和旋轉無關。 對於光線、雜訊、些微視角改變的容忍度也相當高。基於這些特性,它們是高度顯著而且相對容易擷取,在母數龐大的特徵資料庫中,很容易辨識物體而且鮮有誤認。

使用 SIFT特徵描述對於部分物體遮蔽的偵測率也相當高,甚至只需要3個以上的SIFT物體特徵就足以計算出位置與方位。

在現今的電腦硬體速度下和小型的特徵資料庫條件下,辨識速度可接近即時運算。

SIFT特徵的信息量大,適合在海量資料庫中快速準確匹配。


在幾年前 就用過一個軟體 可以把所有的圖片丟進去 然後他會找出重複的圖片 不管圖片大小清晰度...等

不過SIFT的技術應用的範圍也更廣,也讓生活更便利了

  • 利用SIFT特徵進行物體辨識
  • 機器人地圖感知與導航
  • 全景圖縫合
  • 3D掃瞄建模,辨識,追蹤
  • 利用3D SIFT特徵進行人類行為辨識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 for 3DTV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12鄭俊裕
日期 : 2011.10.28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清華大學資工系副系主任 賴尚宏教授

目前的3D技術趨勢

一般能透過設備重現的3D影視效果,由於是透過模擬或重塑場景的技術呈現,通常不若真實的立體視覺,多數是利用光學錯視產生的立體視覺。以現有的3D視覺影像技術,其實際表現絕對無法達到100%的立體感,但目前的技術已經能讓原本平面化的影像,呈現角色彷如從螢幕躍出的效果,雖然目前的技術是刻意強化「立體」感,整體的觀賞情境仍顯得略微突兀,但至少已經展現能讓多數消費者驚艷的產品亮點,同時也能達成視聽設備原有的娛樂核心目的。

3D顯示技術的發展已有多年歷史,早期3D技術多數得搭配特殊眼鏡來實踐,但近年平面顯示器取代CRT TV後,面板廠與系統廠商嘗試開發不同的3D顯示器技術,像是飛利浦推出的Lenticular,以及Sharp推出的Parallax Barrier技術,皆可達到裸眼3D視覺效果。

現有的3D成像技術,一般是透過光學原理去產生主體物件的前景/背景的「深度」感,可行的作法相當多,也各有其物理限制,但可量產、商品化的技術目前仍以搭配立體眼鏡的形式為多,雖然目前已有「裸眼」3D技術推出,但實際上裸視3D商品會有立體化的效果限制,加上技術實現的成本較高,目前市面上的相關產品相當少。

Anaglyph技術

Anaglyph立體眼鏡技術為電影院常見的立體視覺成像的實踐方法,由於立體眼鏡的成本相對較低廉(利用紙框搭配有色濾光片,或採取塑膠眼鏡框架搭配有色濾光片),可大量產製可拋棄式的立體眼鏡,適合用於電影院這類公共場合的消費性應用。其技術的運作方式,是以左/右眼影像分別以藍(或綠)與紅色區隔表現,利用光學的物理特性,以光譜來分離畫面,使左眼與右眼實際可觀看的影視內容獨立化。


Shutter Glasses技術

另一種相對成熟的Shutter Glasses技術,一樣也是為了達到左右眼錯視的效果,利用電子光學技術針對左、右眼視覺進行影像內容區隔,搭配時間差方式分離視訊,形成所需的立體視覺效果,這也是目前3D TV最常見的技術實踐形式,但搭載此項技術的顯示器必須具備夠快的畫面更新率(Refresh rate),才能避免畫面切換的閃爍問題。


Polarization Glasses技術

Polarization Glasses為利用光學的物理特性,去營造左右眼錯視效果。Polarization Glasses使用互相正交處理的偏極光設計,搭配簡單的偏光鏡片設計的立體眼鏡來觀賞影視內容,此藉由偏光鏡產生的光學作用以分離左眼與右眼的3D影像。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3D TV技術日趨成熟 已成平面電視產品熱門賣點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Cat=15&Cat1=&id=234890#ixzz1iK4pEYD6



在這幾年3D的電影越來越多了 不只電影 甚至MV都有3D的
從當初的3D 到現在的裸視3D 甚至3D手機
但實際用了3D手機後 發現並沒有想像中感覺好用
在數位產品要加上3D效果的時候 應該想想適不適合 而不是只想追趕流行

雲端應用--電子發票智慧好生活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12鄭俊裕
日期 : 2011.11.04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高級分析師盧志山

認識紙本電子發票!

  • 日期:100/10/12

一、發票電子化,為何還要有紙本電子發票?

電子發票推動須全盤考量,為使營業人使用電子發票初期較為便利,並考量消費索取發票習慣,一時難以改變,且兼顧隱私權與索取多元化服務,紙本電子發票為推動電子發票過程中過渡產物。依試辦實務觀察,雖然紙本電子發票與電子發票暫時並行,惟已確實達到用紙量與營業人印紙減少的效益,與無紙化政策並無違背。

二、紙本電子發票之存在是否有違背電子發票「節能省碳」之環保目標?

電子發票目標之一就是無紙化,節能減碳一直為推行以來的宗旨。此政策的推動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適應期」,針對未使用載具索取電子發票的民眾,仍會提供紙本電子發票因應。第二階段「成長期」,透過多元載具的應用,整合越來越多的載具,預劃信用卡、金融卡、甚至手機號碼等,均將成為索取電子發票的載具之一,讓民眾索取電子發票更為便利,可大量減少紙本電子發票的需求。第三階段「成熟期」,待多數民眾漸漸習慣電子發票後,導入電子發票的營業人,將不再提供紙本電子發票,並預期全年電子發票量將會占總發票量的50%,落實環保愛地球的推動目標。因此,紙本電子發票為平衡數位落差與平衡發展之必要產物。

三、紙本電子發票會有模糊的問題,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

如紙本電子發票期別、完整發票號碼及四位隨機碼辨識無誤時,可直接赴郵局領獎。若無法辨識上述資訊,消費者攜帶紙本電子發票正本及身分證正本至原開立發票之營業人處,即可獲得專人協助。
未來將建議營業人,使用中、高品質之熱感紙,確保於正常保存環境之下,紙本電子發票可維持至少二到五年,以不影響消費者兌領獎之權益為優先考量。

四、紙本電子發票如何對領獎?

紙本電子發票之兌領獎流程,與傳統統一發票相同,如紙本電子發票可辨識期別、完整發票號碼及四位隨機碼時,可直接赴郵局領獎。若無法辨識上述資訊,請消費者攜帶紙本電子發票正本及身分證正本至原開立發票之營業人處,將有專人協助。

五、紙本電子發票如何成為會計憑證報帳?

紙本電子發票印有統編者,即為會計憑證,消費者可直接持印有統編之紙本電子發票報帳核銷(亦可以直接黏貼於傳票上)。如果遭遇紙本模糊精形,營業人可直接以工商憑證登入大平台,以統一編號確認發票資訊,並下載進行報帳。(試辦作業要點四之(七)→會計憑證:試辦廠商應依買受人之要求,於電子發票開立時提供註記買受人統一編號之紙本電子發票作為會計憑證,並上傳至整合服務平台。)



雖然電子發票優點不少 但其實也有缺點

像是在最近的新聞 "電子發票易黏合 民憂千萬變廢紙"

說了發票容易受損之類的缺點 雖然有可以補發的機制 但也僅限於 還可辨識出消費日期、內容、金額等資訊 的情況下

但如果連這些資訊都磨損的話 那就會變得很不方便 也會影響到領獎的權益

不過這項措施也才剛剛施行 當然不可能會到百分百的完美

發現缺點後趕快改進 才是當務之急 不然電子發票這種好的想法 好的政策 就會變成造成困擾的一項措施了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人類運動捕捉資料之特徵描述與資料檢索

課 程 : 書報討論
班 級 : 資工碩一
日 期 : 100年 9月30日
演講者 : 義守大學資工系杜維昌主任
題 目 : 人類運動捕捉資料之特徵描述與資料檢索
姓 名 : 鄭俊裕
學 號 : 00366112

人類運動捕捉資料之特徵描述與資料檢索,這種研究印象中好像之前就有聽說過了。
動畫片越來越興起,這種科技的發展也越來越快,相較於之前的動畫片,感覺影片中
的主角的動作似乎沒有那麼的人性化,隨著科技的進步,可以透過這項技術,讓電影
有動畫的感覺,卻不向動畫那樣的不人性,畫面又真實又漂亮,動作也跟真實的動作
一樣加上3D的技術,感覺真的跟以往的電影不一樣了,教授以阿凡達為例,阿凡達
劇本已經寫完很久了,卻礙於當時的技術不夠純熟,所以沒辦法拍出來,在阿凡達上
映後真的是慢慢掀起了一陣3D電影的風潮,相信這項技術的進步,會讓動畫片越來
越像人。


運動捕捉的技術主要分為四個類別:
1.電磁式
2.機械式
3.光學式
4.超音波式

從早期的需要穿上彈性緊身衣,到現在的進步,也越來越精確。
這項技術被應用在很多的地方
像是遊戲裡面,印象深刻的就是在讀大學的時候
有學長做了模擬動作的遊戲,只要做出設定好的動作遊戲裡面的主角就會做出相對應的動作
當然除了這個還有很多的應用
不過這種動態捕捉的相關機器好像價錢還是很昂貴
在未來如果越來越普及的話 相信會有更多讓人驚奇的應用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Face Recognition Using Nearest Feature Space Embedding-最近特徵空間轉換法之人臉辨識技術

: 論文研討
: 資工研一
: 100 9月23
演講者 : 韓欽銓教授

: 最近特徵空間轉換法之人臉辨識技術
: 鄭俊裕
: 00366112

近幾年 感覺生物科技的東西越來越流行 也越來越進步
不知道這個題目算不算是生物科技的話題之一

人臉辨識這個技術 在生活上有很多的用途
像是可以取代鑰匙 感應卡 當成開門的鑰匙
因為人的臉的特徵都不一樣 透過人臉來辨識身分
比總是要記得一堆密碼 怕卡片會遺失 來的方便 也比較不容易被破解


教授有提到現在的人臉辨識技術有一些問題
1.光線的影響
2.多維度的問題
3.表情不同
4.不同的角度
5.部分遮蔽

進行人臉辨識的時候 有幾個步驟
1.人臉表示
2.特徵抽取
3.分類

把人臉切割成小區塊,做特徵分析

在之前常常看電影都會看到人臉辨識的這個技術
科幻片 或者什麼間諜片的 都會有透過人臉的辨識來分析一個人的資料
或者辨識身分
相信在過幾年 這些電影出現的情節 也會在生活中實現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Fractal Analysis and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s-碎形分析與醫學影像應用


: 論文研討
: 資工研一
: 100 916
演講者 : 黃博惠院長
: Fractal Analysis and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s
: 鄭俊裕
: 00366112

碎形就是一個不規則又零碎的幾何圖形,院長提到寇赫曲線,皮亞諾曲線Sierpinski 三角形。
很多東西都沒想到可以應用的範圍那麼廣泛,聽了院長講的東西才知道原來這個技術對於醫學的幫助
還真大,雖然只是攝護腺癌的部分,但這樣已經有很大的突破了
資料的取得不容易,用這些珍貴的資料經過分析和比對之後,準確率高達95%,相信再過幾年更多的疾病也可以用到不同的方法來預防以及檢查,畢竟疾病這種東西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相信
在這種死亡率那麼高的社會,對人們是一大的好消息。
今天在上另外一門課的時候,有人也提到這種系統出來,醫院也不見得會用,醫生有醫生的
專業如果這種系統出來了,醫生們真的會使用這種系統嗎?那還需要醫生嗎?在科技越來越進步
醫學越來越進步的社會中,我想如果用這種系統來及早發現疾病,在加上醫生的醫療經驗,相輔
相成,相信對病人只會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