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1366083 鄭景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1366083 鄭景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圖片作業

ROSS: Low-Cost Self-Securing VoIP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從個人資料保護法談個資保護與資安防護實務

課程:論文研討(二)
日期:2013.4.12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陳鴻彬 顧問

這是有關個資法的演講,其實個資法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個人資料保護法,立法目的為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個資法的核心是為了避免人格權受侵害,並促進個人資料合理利用。

所謂的個人資料,根據個資法第一章第二條第一項:

姓名
出生年月日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
護照號碼
特徵
指紋
婚姻
家庭
教育
職業
病歷
醫療
基因
性生活
健康檢查
犯罪前科
聯絡方式
財務情況
社會活動及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該個人之資料

其中,個資法特別把醫療、基因、性生活、健康檢查、犯罪前科等資料歸納於特種資料範圍內,明令此類資料除非特殊情形,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

其實以前上資訊法律的時候就有提過,其實個資法保護範圍非常的細,我們應該要知道,維護自己的權益。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醫療影像處理在診斷/預後之應用

課程:論文研討(二)
日期:2013.3.29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嘉義大學資工系 柯建全

醫學影像是指為了醫療或醫學研究,對人體或人體某部份,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內部組織影像的技術與處理過程,是一種逆問題的推論演算,即成因(活體組織的特性)是經由結果(觀測影像信號)反推而來。醫學影像發展至今,除了 X 射線以外,還有其他的成像技術,並發展出多種的影像技術應用:


  • X 射線 類
  • 血管攝影 (Angiography)
  • 心血管攝影 (Cardiac angiography)
  • 電腦斷層掃描 (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 牙齒攝影 (Dental radiography)
  • 螢光透視鏡 (Fluoroscopy)
  • 乳房攝影術 (Mammography)
  • X光片 (Radiography)

  • 伽馬射線 類
  • 伽馬攝影 (Gamma camera)
  • 正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單一光子發射斷層掃描 (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 磁共振 類
  • 核磁共振成像 (NMRI,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磁共振成像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超音波 類
  • 醫學超音波檢查 (Medical ultrasonography)

  • 光學攝影 類
  • 內視鏡 (Endoscopy)


這些影像技術能夠使我們在醫療上面有相當大的幫助,即使這些成像大多都是在"結果"以後才產生的,但這樣子的反推也能夠透過分類與判斷來研究出其特性,不管是日後的治療或預防都有相當的幫助。




Games for Researches

課程:論文研討(二)
日期:2013.2.22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東華資工 戴文凱

東華資工的Game Lab感覺就很棒,尤其是演講者提到的Music Score Editor,我特別感到有興趣,因為節奏遊戲是我的強項,玩久了當然也會想要自己把喜歡的歌曲也做成一個關卡來玩,這類的節奏遊戲公司,像是韓國有名的節奏遊戲DJ MAX(韓國PENTAVISION公司),他們不只是設計遊戲,遊戲內的歌曲通常都是公司裡面要設計的一個部分,除了音樂本身的製作,還有MV製作、動畫人物,整個遊戲實作上真的很費工夫,也很厲害,將一首音樂變成一個可以進行的關卡也是一個難題,能夠有一個方法可以更快速的完成的話,相信會省很多時間,因為一首歌有可能會製作成高中低的難度,關卡也會因為遊戲進行模式的不同而有改變,像是鍵盤4 Key、6 Key、亂數加速等模式。如果因此需要同一首歌用人工的方式編輯音符與顯示的話一定很費時,像是藉由Music Score Editor這種方式就會快速許多,讓電腦先自行抓取節拍上的點。

後面還有介紹到拱門的繪製方式,很細節的"斗拱"也有介紹到,也因為這次的介紹我才知道,就算在精細的製作,有些時候在電腦遊戲方面是不太能夠被接受的,因為可能Developer的硬體資源是足夠的,但要Public一套遊戲,甚至需要上市的時候,不可能將這麼精細的畫面當作General,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但是隨著硬體資源的普遍及成本的降低,我想這些困難點應該不會阻擾遊戲公司的進步。當然,這在電腦平台上面比較容易遇到,在一般大型遊樂器上(XBOX、PS3...)就比較還好。


圖:3D涼亭設計,在動畫上若有相當多張(層),所需的硬體資源相對較大

The Role of the Study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in the Education of Programmers

課程:論文研討(二)
日期:2013.3.22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政大資科系 陳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對一個Programmer來說真的是中肯,程式語言是在人與機器之間的溝通語言,沒有基礎的程式語言能力其他都免談。這裡指的語言能力不是說一定要學到最精,而是對一個程式語言有沒有基本概念,其實在這麼多種程式語言中,他們的目的其實都差不多,只是用法各自不同,同樣的東西我們可以用C寫、用Java寫。講者有提到,每個語言都有它的特色,有的是比較針對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有的是Functional Programming,所以有這麼多程式語言他們可以各自應用在不同的需求上,這就是所謂的舉一不見得能反三。

對於基礎學習的能力也是必須具備的,不只是程式語言上,現在比較流行在某種特定的Framework底下開發程式,或是利用API來快速完成一個程式,這些不只是語言的懂或不懂,很多API的東西沒幾個月就會推出新的,技術進步的速度十分之快,我們對於基礎學習的能力也要加強,要能夠自學,至少都要有一點點概念。

雲端計算安全的挑戰與機會

課程:論文研討(二)
日期:2013.5.7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優弧資訊公司 呂沐錡

雲端運算是一種經由網際網路,將所有的應用服務、電腦與網路資源(如資料庫儲存量、網路速度等),都以如使用水和電等公用事業服務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並依使用者的需求隨時取用,可按次、按量或按時計費。

然而這樣的一個服務,當然會衍生出一些相關議題像是雲端安全性的問題。雲端運算的安全性,是一個演化自電腦安全、網路安全、甚至是更廣泛的資訊安全的子領域,而且還在持續發展中。

雲端運算的七大安全威脅:

1.濫用或利用雲端運算進行非法的行為 (Abuse and Nefarious Use of Cloud Computing)
2.不安全的介面與 APIs (Insecure Interface and APIs)
3.惡意的內部人員 (Malicious Insiders)
4.共享環境所造成的議題 (Shared Technology Issues)
5.資料遺失或外洩 (Data Loss or Leakage)
6.帳號或服務被竊取 (Account or Service Hijacking)
7.未知的風險模型 (Unknown Risk Profile)

由此分類可見,更方便更開放的資源帶來的相關安全性問題也是需要被注意的,在享受方便服務的同時我們也要防範資料存儲的安全性。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論文研討期末報告
作者:鄭景仁、張哲源、陳昭安
題目: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資通訊與雲端運算發展之探討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2.12.7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副總經理 簡志誠

三度有請中華電信,這次是在說明雲端運算服務的部分。


簡單說明一下雲端運算的服務型式:


1.SaaS 軟體即服務 

我們使用的雲端服務,來自於雲端服務供應商的應用軟體,最有名的就是Google,包括了電子郵件、地圖、文件...等。使用者可以廣泛利用各種裝置,透過瀏覽器或行動裝置上的App,即可使用其應用服務,而軟體本身所運作的平台或底層的基礎設施,使用者完全不需要管他。這對我們來說,可以大幅降低系統管理、軟體授權、硬體設備等的費用,雲端服務供應商則能夠更有效地控制軟體的使用、版本更新、安裝等問題。 

2.PaaS 平台即服務 

我們藉由雲端服務供應商所設置完成的開發平台,使用其所支援的程式語言和開發工具來進行軟體開發。其優點是平台所需的硬體基礎設施,完全不需要使用者維護,只需要調配控制所在的主機組態即可,而且開發平台的使用可以依照需求和時間來付費,同時可要求雲端服務供應商必須確保開發平台的可用性與穩定性,並且節省自行建置平台和開發工具的費用和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 

3.IaaS 基礎架構即服務 

對我們來說,若需要彈性的建置軟體開發或運算環境,基礎架構即服務會是最佳的選擇,因為雲端服務供應商只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像是網路、儲存空間、處理器等資源,其他的像是作業系統、套裝軟體、應用程式等,都可以完全交給我們自行掌控,所以它具有高度的可擴充性,但相對所需負擔的安全風險也會更高。 



既然談到雲端運算,一定要講一下它的部署模式,這也是大家最常聽到的雲端名詞,包括了以下四種型態:



1.Public 公有雲 

所謂的公有雲,顧名思義就是所提供的是針對大眾的公開服務,像是主機運算、資料庫、資料儲存等服務,這朵雲會是由某個組織所擁有,依照資源的使用量和時間來對使用者進行計價。 

2.Private 私有雲 

私有雲是相對於公有雲的一種佈建型態,主要是避免過度開放,以降低雲端服務提供給不同的使用者時可能造成的安全問題。因此,它只會針對單一組織來提供服務,並且由該組織或委任的第三方來管理。私有雲是許多組織從現有的IT環境,邁向雲端的第一步,藉由去調配既有的IT設備,或是導入新的虛擬化技術,將可用的資源集中成為虛擬的資源池,再針對組織的使用者來提供服務,可充分利用雲端的彈性,同時藉由單純化的管理方式來降低風險。 

3.Community 社群雲 

這朵雲是由許多個組織來一起共享,以支援特定的社群服務,例如目前由相關單位推動的醫療雲、教育雲等,以共同的訴求和具有相同使命的目的為號召,提供特定社群的雲端服務。這些雲端服務所需要的設備資源,可能會位於組織內部同一地點,或是委由外部單位來協助提供。 

4.Hybrid 混合雲 

雲與雲之間雖然是獨立存在,但是彼此卻可以相互連結應用,對於一個組織同時採取了兩種以上不同的雲端服務型態,稱之為混合雲。例如企業可運用公有雲的運算資源,但是運算結果的資料儲存和分析歸檔,卻由內部的私有雲來協助完成,這種混合的型態,可以大幅增加應用服務的可移動性,同時降低企業完全採用公有雲的安全風險。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寬頻真相大公開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2.10.26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 吳雲鼎

我知道這次演講重點可能是利用那些TCP基本概念,來解釋中華電信對於寬頻速度慢的原因,但我相信如果是以一般人的立場,根本不想管你技術層面的問題,請中華電信去改善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既然中華電信是ISP業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我想提出強烈的懷疑,就是演講者說的:
"CABLE公司配線是自己配的,但最後骨幹網路是用中華電信的"

第一
自己開ISP公司不自己配線不然是誰要配
第二
全台灣主要網路骨幹都是中華電信
海纜聯外也中華電信
這不是壟斷不然是什麼
也只是以"租用"的名義來漂白自己壟斷的事實

二度有請中華電信還請到處長級
我不知道是什麼用意
但是打死我都不相信中華電信是無辜的
一點競爭力都沒有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自動光學檢測技術與職場經驗分享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2.10.19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宏瀨科技 詹方興


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自動光學檢測,使用光學影像及影像比對檢測技術進行產品生產時的檢驗量測、物件辨識、導引與定位,可針對輕薄短小、密度高之電子產品的檢測需求而開發,在不需測試治具、不需電子量測且不破壞產品的情況下,可有效檢出元件的各種不良製程,大大提昇產品檢驗的效率為產品的品質把關。

AOI四大領域:



  • 光: 泛指一切的光學元件的運用,包含取像/打光。


  • 機:機構,不論是任何運用,都必需要基本的結構可供支撐或遮蓋,以確保光學影像的穩定性。


  • 電:每個元件都需要電性搭配才能夠使用,另外對於AOI來說,配電也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特別是高頻率的元件,更要注意電的干擾問題,所以一個簡單的干擾原都可能造成嚴重的題。


  • 軟: 軟體,使每個元件都能夠完全搭配起來,甚至於發揮更強大的功能,很多元件都有模組可以購買,而軟體的設計則是無止盡的延伸。


AOI主要組成技術包含 :

  • 照明與光學
  • 影像擷取與資料傳輸(image acquisitionanddatatransmission)
  • 影像處理(algorithms)與模式辨別(patterm recognition)
  • Coding(程式撰寫與硬體資源管理)
  • 機台運動機構-定位控制與自動化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飆網速度大解密、Windows 8體驗 x APP開發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2.10.12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柯智凱、李瑀祺

首先登場的是中華電信帶來的的"飆網速度大解密",影響網路速度的原因很多,的確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最常抱怨的就是網路速度慢,跟原本申請的頻寬不符合,殊不知你桌面右下角的PPS圖案正在吃你的頻寬,還有很多因素也會影響,大多都是軟體因素居多。

當初HiNet推出50M/5M(意指下行50M/上行5M,目前中華電信有主動升級至50M/10M)優惠價一個月999元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開始改換光纖網路,我跟我朋友也開始比較誰的電腦可以真正完全吃到50M的頻寬。網路卡就不用比了,大家都一樣10/100主機板內建乙太網卡,後來乾脆連線路都換成Cat.6即使能提升一點點也好,後來HiNet測速也都有到該到的速度,然後就開始比無線網路的部分了。這一測就糗了,每個測出來都只有一半,筆電都有支援802.11n,軟體也應該是沒有問題,我們就開始把矛頭轉向無線基地台,從D牌的單天線802.11g換成D牌中高階三天線的802.11n,甚至線路還換成Cat.7,就是沒辦法跑到50M整,但是改換中華電信原本提供的Z牌無線基地台就可以跑到50M,至今仍然是個謎題。



圖:下行速率只達46.47Mbps



圖:軟體部分皆正常,也無安裝點對點串流傳輸型影音播放器


但其實差這麼一點點我是沒什麼在意,我比較在意的是為什麼其他國家的光纖網路發展是如此的快速,究竟是技術的問題還是資金的問題還是背後操作的問題實在值得研究一下,至此我想分享一個稍早看到的笑話:

---------------------------
作者: lostbug (KevinCheng) 看板: joke
標題: [耍冷] 電玩大賽會贏的原因…
時間: Wed Oct 17 08:38:26 2012


在韓國,咖啡店外面收到的只有三格的無線網路(滿格五格)

比台灣家中的接線50M光世代還要快

台灣隊大概用慢速練慣了以後

出國獲得網速的大解放,除了打出真正的實力

而且功力一下子倍增上百倍。

中華電信真是用心良苦。

---------------------------

也不用提國外網路速度到底有多快了,稍微Google一下就知道。


接下來登場的是台灣Microsoft Student Partner帶來的Windows 8介紹,微軟即將於2012年10月26日發表正式版本的Windows 8,預計會帶來許多利多,概念股可注意的方向為:

品牌
2353宏碁、2357華碩

代工
2382廣達、3231緯創

主機板
2376技嘉、2377微星

UFFI
6231系微

觸控面板
2384勝華、3049和鑫、3622洋華、3673宸鴻

加入MSDN會員之後,只要Windows 8一有新聞就會通知會員,我一路從Developer Preview版本、Consumer Preview版本,一直用到Release Preview版本,才知道一件事,就是微軟已經把全螢幕型開始功能表及常用功能列(Charm Bar)確定應用於桌面版Windows 8,這兩項顯然是在觸控面板會比較好用的新設計已經確定會在桌面版出現,不知道對舊型螢幕的使用者到底是方不方便,至少我用起來是覺得很不方便。

既然提到Windows 8就不得不提他的App,演講者有用Visual Studio 2012做了一個例子給大家看,微軟稱為Metro Style Apps,是一個相當方便開發的應用程式,風格很有特色,符合簡約設計這項特色,微軟也有提供很多範例參考。


圖:三個Metro Style Apps圖例





概念股資訊引用來源:http://mywing59.pixnet.net/blog/post/36025431-windows-8-%E6%A6%82%E5%BF%B5%E8%82%A1
Metro Style Apps圖例:http://msdn.microsoft.com/zh-tw/library/windows/apps/hh465045.aspx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物聯網多媒體平台及前瞻應用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2.10.05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陳俊良 教授

把"東西"從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透過網路連結起來,一直都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標,這個概念叫做"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像是利用智慧型冰箱讓你可以透過冰箱的觸控面板直接購買所需的食材這樣,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將這些東西連上網路,而是連上網路後彼此間能夠交換資料。

要在物品上面做到資料交換,就是使用無線傳輸技術,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利用RFID辨識技術(這個常常可以在賣場看到)、NFC通訊、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無線感測網路等,但這些又牽扯到一個問題,這些東西在連上網路的時候因為必須與網際網路溝通,而近端感測網路的通訊協定是沒有IP位置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在中間建立一個中繼站來交換資料,目前大家最需要改善的部分就是這裡。

我就針對WSN的部分,透過一個影片來簡單介紹一下WSN使用的ZigBee協定與一般WiFi的一些差異:


WSN在資料傳輸上比較適合小流量的傳輸,剛好符合這些生活上的物品來做簡單的資料交換,但是這牽扯到電力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東西都是移動性的,可能會需要大量的電源供應,在演講的最後一段部分有一個實作OMAP-3530的介紹,也有電力使用分析報表,可以很明確的表達其重要性。

當然電力的問題不只是這麼簡單,在物品傳輸資料的時候,由於通訊協定的不同,我們會需要一個類似資料庫的Sink來交換TCP/IP及ZigBee的資訊,又由於WSN的傳輸距離限制,通常是以node跟node間先收集資料,再透過距離sink最近的node做最後的資料傳送,距離sink最近的node通常耗電量最大,我們稱之為熱點(hotspot),我們需要解決的部分就是熱點問題,一旦熱點因為電能消耗殆盡而掛點了,那先前收集傳輸的資料就白費了,此問題稱為sink neighborhood problem,我們需要解決的正是此問題,目前根據研究顯示,大多數的學者都提出移動型sink的概念,但仍需解決sink移動之後的後續問題。

圖:簡單的WSN運作圖例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s to Cloud databases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2.09.28
時間:13:5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國立政治大學 陳良弼教授


對於資料庫領域其實一直都不是很了解,所以稍微整理一下演講裡提到的幾個基本名詞:

Relational Database關聯式資料庫
是建立在關聯模型(ER)基礎上的資料庫,將一個資料表適度分割成幾個資料表並建立之間的關聯,具有下列優點:
(1)節省儲存空間(2)減少輸入錯誤(3)方便資料修改

Distributed Database分散式資料庫
是用電腦網路技術將實體上分散的多個資料庫單元連線起來組成的一個邏輯上統一的資料庫,也就是看起來是同一個資料庫但實際上卻是分散在同區域上各處的資料庫。而每個被連線起來的資料庫單元稱為網站或節點。

Parallel Database平行式資料庫
平行式資料庫是由二台以上的主機同時操控同一個資料庫,提高資料庫整體的效能,增加使用者資料的傳輸及運作,避免資料庫塞車的問題,與分散式系統相似,但優點在於可避免如有主機損壞而導致資料庫無法使用的困境,因為平行式的使用當一台主機損毀,另一台可擔負資料庫正常運作的功能。

Cloud Database雲端資料庫
將資料庫放置在雲端平台來做運算,如Amazon的EC2,使用者可以利用虛擬機器在雲端上獨立的執行資料庫,或是可購買如EC2這種資料庫服務,將資料庫維護這項工作交給服務提供者。

當然重點擺在雲端資料庫這邊,有些雲端資料庫依舊使用SQL語言,但有些是使用NoSQL,其中不使用SQL作為查詢語言為他的特性,在存取Big Data時能有更好的效能表現。



其實我覺得前面都是在吸收知識,後面老師提出的問題比較需要去思考。
顏秀珍老師有提到一個問題,[分散式與平行式資料庫的運作方式跟雲端資料庫的運作方式,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哪裡?]

這個問題實在太貼近學生我們了,上述那些知識是用來吸收的,但這問題才是我們心中最大的疑問吧!那到底我們該怎麼去區分這個模糊地帶呢?很多服務提供者,只要把東西丟到網路上做運算做處理,就稱自己的服務為雲端服務,可是一般分散式資料庫不也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嗎?

陳教授的解答,經過我大腦的翻譯(我也不曉得對不對),是我們不稱雲端資料庫為一個"資料庫",只是一個技術,用雲端的概念來完成資料庫的運作。這時我突然想起以前聽到有關於雲端技術的演講,其實雲端的基本概念,將東西丟到網路上做運算做處理,很久以前就有了,只是現在我們稱之為雲端。

舉例一個最貼近我們的例子,銘傳大學提供的"雲端教室"為什麼叫做雲端教室?我自己的電腦也有個IP,該不會到別人家用遠端連線連回我的電腦也叫做雲端吧?

可是,我自己的電腦,如果有硬體上面的維護問題,是我自己要負責處理,但是如果是學校的雲端教室,我可以確保硬體方面在非例外的情況下我不需要去維護。就像是去買了EC2,你就可以開始架你的資料庫,要多少空間就買多少空間,硬體就交給Amazon負責。

這是我的觀點,如有錯誤請糾正我,感謝您。


---
題外話,Google也有提供雲端SQL資料庫,特別提到是因為他原本是免費的,不過從今年六月12日起開始收費了...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cloud-sql/docs/billing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Video Forgery and Motion Editing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2.09.21
時間:14:0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鄭景仁
講者:國立中央大學資工系施國琛教授

我沒有想過影像修補的技術已經進步成這樣,一直都認為被破壞的照片是回不去的,經過施教授的demo才知道我的觀念老舊。那個看起來跟影像處理軟體常見的"仿製"功能很像的Object Removal(投影片裡是這樣子稱呼的),經過電腦演算,辨識結構辨識色彩,效果絕對比手動進行仿製還要精確。

不只是照片,連影片都可以進行修補,甚至是偽造,其實這很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像是電影特效。也因為我們有對影像修補的能力,了解影像特性,進而達到偽造影像搜尋的能力。

我們就引用網路上的一段影片來稍微說明影像修補的技術。


影片前段內容和施教授投影片中的這張圖片,都是在說明影像修補的部分





















非常簡單明瞭,抓取目標輪廓,利用演算法與輪廓周圍的區域比較後,再進行修補。

如果這些技術能夠更普遍的應用在我們生活中,像是能夠讓舊照片重生這項功能,做成手機App讓大家更便利的使用這項工具,而不是只有為了學術上的研究,我相信一定會產生很多令人感動的地方。


影片來源: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技術分項所 vCenter 之 數位典藏技術發展組“影像修補與搜尋技術 http://vcenter.iis.sinica.edu.tw/watch.php?val=aWQ9TWxZYk56TT0=
圖片來源:施國琛教授 投影片“Video Forgery and Motion E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