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0366103 呂卓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0366103 呂卓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Open Your Driving Vision

課程: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1.12.23
時間: 13:50 ~ 15:40 PM
地點 : S516
演講者: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所 吳曉光 教授
作者: 資工研一 呂卓燃



IEEE 802.11p:

一個由 IEEE 802.11 標準擴充的通訊協定,

主要用在車 用 電 子 的 無 線 通 訊 上 符 合 智 慧 型 運 輸 系 統 (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ITS ) 的 相 關 應 用 ,

使 用 5.9 GHz(5.85-5.925GHz)波段。

應用層面包括高速率的車輛之間以及車輛與標準 ITS 路邊基礎設施之間的資料數據交換。

IEEE 1609 標準則是以 IEEE 802.11p 通訊協定
為基礎的高層標準。

802.11p 有底下三個特性:

1. 互通性:802.11p 相容許多現有 DSRC 標準,
包括 ITS 專用通訊標準 E2213-02、CALM M5 及 802.11a。標準相容性讓802.11p 擁有極高的市場接受度。

2. 高速移動性:許多 DSRC 技術無法實現高速移動接取,而802.11p 希望能夠達到這個目的。

3. 獲得 IEEE 與美國政府支持:美國運輸部將負責建置基礎建設。


關於 802.11p 的投票權問題,一般的 member 只能到 802.11 標準的論壇觀看及下載討論相關文件,要拿到投票權的話,

必須連續的四次會議參與其中兩次才有資格取得,

拿到投票權後才能下載最新Draft 以及參與會議中各項討論事項的表決。

而 IEEE 802.11p sponsorballot invitation 的投票權仍然要加入 IEEE SA。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Hybrid IP Traceback Scheme with Efficient Packet Logging

課程 :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1.12.16
時間 : 13:50 ~ 15:40
地點 : S516
演講者: 中原大學-楊明豪
作者 : 資工研一 呂卓燃

Dos( 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 ) ,是一種一對一的網路攻擊方式,

攻擊方藉由不斷的占用CPU、網路、硬碟...等方式達到干擾系統的正常運作,

相較於一般的網路入侵,Dos不需要取的系統的使用權限就可以達到目的,

常見到的就是透過Message Flood的方式攻擊,

讓攻擊對象會收到大量無意義的網路訊息,造成頻寬的占用。


DDoS算是DoS的一種,只是以多對一的方式,


同時對一個攻擊目標發動攻擊,而被攻擊的對象,通常是已遭受入侵但不自知。


由於這種攻擊方式大多數以遙控方式,利用替死鬼行兇,


因此不僅難以預防,追查起來更是不容易。


最糟的是可以在網站上隨意取得發動攻擊的程式,


而攻擊的方式及步驟如下:


1. 利用作業系統、網路協定、應用程式設計上的漏洞或其他各種可能方式,入侵電腦系統。


2. 在這些被入侵的系統中安裝攻擊程式。


3. 經由主控端,遙控這些攻擊程式,同時對選定目標發動攻擊。


攻擊方可以由Client端控制主控程式,再由主控程式驅動攻擊程式,


在同一時間攻擊由攻擊者選定的對象,


而主控程式與攻擊程式則都是在事先已被攻佔的網站中執行。


參考資料:



立體 3D (S3D) 數位內容製作技術


學號 : 00366103
姓名 : 資工研一 呂卓燃
日期 : 2011.10.14
時間 : 14:00 ~ 15:30
演講者 : 國立中正大學賴文能教授



立體影像的技術,
是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兩個視角產生光角,
讓人在大腦中產生錯覺造成視差,
因而產生立體感,
而S3D(Stereoscopic 3D,實體三維)是李體視覺影像的顯示系統,
主要將左眼和右眼的影像投影成立體然後顯示,
讓人對影線產生立體感,
而通常利用兩台以上的攝影機,
同步拍攝,取得多角度的影像,
境而結合成3D的影像,
現在的電影,大多推出3D的影像,多利用此技術。


















在現今3d技術發展快速,很多的電視、電影紛紛的推出3D視頻,
而網路上更有S3D立體影像技術剪輯的影片,
可見此技術的普及,相信再過不了多久,
家裡的電視都會變成3D的影像。



LayeredTrees: Most Specific Prefix based Pipelined Design for On-Chip IP Address Lookups

課程 :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1.11.18
時間 : 14:00 ~ 15:30
地點 : S414
作者 : 資工研一 00366103 呂卓燃
講者 :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路由器是用來將網路的資訊在電腦之間傳送的基本設備,
路由器的工作在於 OSI 模式第三層 (網路層),
用來決定資料傳遞的路徑的設備。
通常我們使用的 IP 協定是藉著路由器將不同的IP位址連接,
而封包是由網路上得資料切割成多個而成,
封包的去向會由路由器決定,
它會評估出最有效率的路徑傳輸
如果傳輸過程發生錯誤,
路由器會從新決定傳輸方向,
而路由器的作用有:
1. IP 資料報的轉發,包括資料報的尋徑和傳送。
2. 子網隔離,抑制廣播風暴。
3. 維護路由表,並與其他路由器交換路由資訊,這是 IP 轉發的基礎。
4. IP 資料報的差錯處理及簡單的擁塞控制。
5. 實現對 IP 資料報的過濾和記帳。

IPV4協定的資料格式固定至少20bytes,最多可達60bytes
然而IPV6卻
1.可以支援定址及路由的能力,並可支援單點傳播、廣播、多點傳播及任意點傳播的能力。

2. 可簡化原有IPv4的標頭欄位的能力。

3. 支援擴充的標頭及選項的能力。

4 可以支援認證及私密性的相關操作。

5. 容易自原有的IPv4格式移轉。

6. 同時具有網路服務品質的指定能力。

由於資訊快術的進步,
IPV6也漸漸普及,
對於網路這領域也慢慢提升。


資料來源: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Parallel Vision with GPGPU/CUDA 以GPGPU/CUDA進行平行視覺

課程 :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1.10.07
時間 : 13:50 ~ 15:50
地點 : S516
作者 : 呂卓燃 00366103
講者 :
輔仁大學電子系 王元凱教授


GPGPU是通用圖形處理器,

它是以GPU( 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 )來進行特定圖形運算的用途,

簡單的說是一種利用處理圖形任務的圖形處理器來計算有中央處理器處理的通用計算任務,

而這些通用計算常常和圖形處理沒有任何關聯,

CUDA是 NVIDA 平行運算的架構,

利用GPU的強大威力,

此架構能大幅提升運算效能,

採用CUDA的GPU至今已有數百萬顆,軟體開發人員、科學家、研究人員將CUDA應用在各領域中,

如:影像及視訊處理、計算生化學、流體力學模擬、電腦斷層影像重建、地震分析......等等,

最後王教授用影像處理的運算方式來說明成是在平行處理的操作下,

在效能上會有很明顯的進步。

Image Video Segmentation and Annotation by Social Media Analysis

課程: 論文研討

班級: 資工研一

日期: 1001014

地點: S516

講師: 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朱威達教授

報告: 呂卓燃 00366103


在人人都有手機的時代,

大家都會拿起手機出來拍照,

而這些照片往往要整理時都會很亂沒有條理的排列,

於是有人開發了照片管理的系統,

像是場景偵測系統及影片及圖片標註系統,

而這些方式都是基於SIFT(尺度不辨特徵轉換)的技術,

局部影像特徵的描述與偵測可以幫助辨識物體,

SIFT是基於物體上的一些局部外觀的興趣點兒和影像的大小、旋轉無關,

它是一種電腦視覺的演算法,用來偵測與描述影像中的局部特徵,

在空間尺度中找到極值點,並提取其位置、尺度、旋轉不變數,

若找到兩影像的關鍵點特徵來比對,

可發現相似的影像,

關鍵點特徵符合數越多,

藉此來判斷兩影像的相似度,

而下圖是它的主要流程: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 for 3DTV

課程: 論文研討

班級: 資工研一

日期: 1001028

地點: S516

講師: 清華大學資工系副系主任 賴尚宏教授

講題: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 for 3DTV

報告: 呂卓燃 00366103

3DTV是利用視覺的特性來產生立體感,

利用左眼和右眼位置的不同,

因此各自觀察到的景象也會有些微的差異,

這樣的差異就是讓人看起來產生立體感的原因,

一般大家在電影院看到的3D視覺效果的電影,

都要佩戴一副眼鏡,

但由於戴上3D眼鏡較不方便,

因此有一派人提出了裸視3D的技術,

讓觀眾部用戴上3D眼鏡也可以看到3D的效果,

主要是利用紅藍綠三色光,

經過聲光調變器晶體產生光柵,

在經過全像片合併,

最後利用垂直掃描及多面鏡的掃描,

達到立體影像的呈現。

不過裸視的3DTV還尚未普及,

相信不久的未來應該家裡都有台3DTV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雲端應用--電子發票智慧好生活

日期 : 2011.11.04
時間 : 14:00 ~ 15:30
學號、姓名 : 資工研一 00366103 呂卓燃
演講者 :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高級分析師盧志山

電子發票的實施,主要就是要達成無紙化,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電子發票的實施,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為適應期:

由於一開始發行電子發票,可能讓很多人不適應,

因此第一階段的適應期就是讓沒接觸過或不知道店子發票的人先熟悉,

讓人們慢慢的接受電子發票,所以在這一階段,會有提供紙本的電子發票,












第二階段為成長期:
現代的資訊科技的進步,電子發票希望可以和信用卡、悠悠卡、金融卡、或手機的 SIM 卡結合,

讓民眾索取點子發票更為方便,在這一階段,可以大大的減少紙本電子發票的需求,

對節能減碳的目標可以大大的邁進一步。

第三階段為成熟期:

等大部分的民眾都習慣電子發票後,

將不在提供紙本的電子發票,

正確的落實節能減碳的目的。


不過對於紙本電子發票,大家對如何對獎有這很大的疑問,

其實這跟以前的發票一樣,紙本電子發票裡有可辨識期別、

完整的發票號碼及四位隨機碼可以對講,燃後可直接赴郵局領獎。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人類運動捕捉資料之特徵描述與資料檢索

課 程 : 書報討論
班 級 : 資工碩一
日 期 : 100年 9月30日
演講者 : 義守大學資工系杜維昌主任
題 目 : 人類運動捕捉資料之特徵描述與資料檢索
姓 名 : 呂卓燃
學 號 : 00366103

這次的演講是由杜教授所以演說的人類運動捕捉,
而這項技術現今被廣泛的應用,

最貼近現在也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前陣子的電影" 阿凡達 ",像是在遊戲、動畫、電影當中都常常運用到這技術,
杜教授一開始先播放一段阿凡達拍攝過程的影片,
裡面是人穿著一件光學捕捉的衣服,
如下圖:




















利用人在做動作時每個動作的光點的移動來製作成動畫,
利用這項技術讓動畫裡頭角色的動作,
更像真正人所做出的動作,

以提高動畫的可看性,
身上每個點的移動,
都要經過一番的計算,
算出他的位移量,
以藉此判斷他是做什麼樣的動作,
而其中也運用了很多很多的技術,
如:man-made cutting、merging method、splitting method、hybrid method等等技術
來處理每個動作之間的結合










而這項技術還沒到完美,
如果這些光點被遮住時,
那麼該如何去計算他的位移?
又該如何判斷它是屬於哪一類的動作?
像這一類的問題都有待去解決,
不過現今技術已越來越發達,
相信在不久將來這項技術就能成熟。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Face Recognition Using Nearest Feature Space Embedding-最近特徵空間轉換法之人臉辨識技術

: 論文研討
: 資工研一
: 100 9月23
演講者 : 韓欽銓教授

: 最近特徵空間轉換法之人臉辨識技術
: 呂卓燃
: 00366103

這次的主題是由韓教授演講的人臉辨識的技術,這是個炙手可熱的話題,
記得以前常常在電影裡面看到,只要戴上一副眼鏡或頭盔,
馬上的辨認每個人臉部的特徵,而這項技術現在也在現實中實現,那頭盔或眼鏡就可以立刻去分辨出前方出現的那個人是誰誰誰,
一開始韓教授以簡單的數學算式講解,盡量讓我們聽得懂,
也舉些比較常見的例子,讓我們更容易的了解,
而韓教授也有提到,現在的人臉辨識技術,會遇到一些的問題,
例如:
1.受到燈光影響
2.多維度的問題
3.多表情
4.角度
5.部分遮蔽
等等的問題都有待去解決及改進,
而人臉辨識的方式,首先先去辨別臉部的區塊影像特徵,
緊接著再用"最近特徵空間轉換法"做分析,之後再用灰階影像,
將人臉切割成多塊小圖示,接著做特徵分析,
就像下圖一樣:










最後去做特徵運算的公式,

而人臉辨識技術的應用也很廣泛,像是應用在門禁的管理上面,
就可以替代現在的磁卡或者是鑰匙,現在的磁卡有冒著遺失的風險,
而透過這技術可以把這風險降低,而其他應用像是生物特徵認證、
、相簿管理、人員計數等。

我想人臉辨識技術在應用上面,應該也可以用在警局在描畫犯人的時候,
針對受害者提供的特徵,經由人臉辨識系統,找出跟嫌犯相同特徵的人,
提高破案的機率。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Fractal Analysis and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s-碎形分析與醫學影像應用

課 程 : 論文研討
班 級 : 資工研一
日 期 : 100年 9月16日
演講者 : 黃博惠院長
題 目 : Fractal Analysis and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s
姓 名 : 呂卓燃
學 號 : 00366103

之前我有聽說過碎形的技術,但懵懵懂懂,不清不楚,
尤其是他能夠去處理不規則圖形,更讓我覺得這門學科很深奧,
而透過黃院長的介紹,讓我對這門領域有了更深的了解。

院長有提到寇赫曲線、皮亞諾曲線 Sierpinski 三角形這三種例子,
而我對Sierpinski 三角形感到較有興趣,他的產生方法是先畫出實心的正三角形,
接著將每邊的中點連線,會分割成4個小正三角形,在把中間的三角形拿掉,
剩下的三個再將每一個實心的三角形重複之前步驟,就會形成Sierpinski 三角形,
而下面是他形成過程的範例圖







而黃院長也介紹了碎形技術上的應用,對於某些癌細胞,
可以用碎形的技術來分析,但我對於這些取得的資料有些困惑,
就像是當天上課有同學提出來的,這些資料是不是有可能是出自於同一個人?
雖然院長的假設上是每一個都不是出自於同一病患,
但我覺得可以提出一個機制來判斷是否出自同一人,首先我們可以先判斷腫瘤的大小形狀,
畢竟每顆腫瘤的大小形狀都不相同,那麼可以先判斷這些腫瘤的大小形狀,
假如極為相似的話,那麼應該把這些極為相似的取一個就好,
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是同一病患的機率,
雖然可能會判斷錯誤,兩個是不同病患卻被刪除其中一個的情況,
但卻可以大大的降低同一病患的機率,這樣的數據應該會更為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