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1月05日
時間:14:00~15:40
地點:S104
編輯:資工產碩一張金燦
演講題目:如何以研究精神開創人生
主講人: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蔡文祥
畢業要做甚麼?的確是蠻令人省思的開頭語,在畢業季節的周遭環境中也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就算休息了好長一陣子的我也會碰到,再下來要準備做什麼的詢問!?老實說,當長時間讓腦袋放空的我(不是今天老師說的「放空」),還真的是無奈又無奈!
像老師所要表達的,做研究的人,有時候是需要放空一下,不要執著於當下,看老師放空時還是會有突然的靈光一現,就又可以再研究出一、二十篇的研究報告;這就像在處理事務遇到瓶頸的時候,在當下做出暫時的擱置後,再重新檢視處理時就會發現一切已經迎刃而解了,學會執著堅持外,還真的是需要學習一下「放下」,緩一緩心思,再重新出發。
的確,上大學是除了更進一步的知識學習外,更是要學習如何做研究,而不是只要好好讀書而已;讀書應有的態度應該是在高中職階段就學到了,不應該是在大學才來學。要說以前讀書有沒有像老師說的做瘋狂的事,想想好像有哦,在蘋果第一次出現江湖的年代,也跟同學合組了跟她有關的社團,也曾守在計算機中心過夜,就像老師說的,只為了把程式給弄出來,老師今天說的Coding form、Punch card,我也用過噢(哈!有夠老)。
就如老師說的,畢業後先給自己一個機會,自己(夥同夥伴)創業去,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給自己一個擴大視野去看世界的機會(不一定要出國啦),一旦您進入職場就會身不由己了,您會被工作給壓迫,就像今天提到的十大最想進入的職場,其實,高待遇、高福利下您只有付出與當高工(高級作業員:半導體公司);記得,也要去學會與人合作,欣賞別人,在團體中貢獻自我,給自己機會,脫離束縛,想想您在大學作專研時的態度,把它應用在您的工作與生活中,遇到不順遂的時候就記得放空一下。
-------------------------------------------------------------------------------------------------------------------------------------
99366104 HW07 許瀚中
今天的演講邀請到亞洲大學的前校長,交通大學的講座教授蔡文祥蔡教授。這次演講的主題是”如何以研究精神開創人生”。
蔡教授今天以比較生活化的舉例告訴我們很多他的想法。蔡教授認為做學生要會思考,要會創新。並且舉了”虛擬偶像”的例子。蔡教授從這部電影中獲得了新的靈感並且將它應用於研究上。也跟他的學生成功的實作出這個計畫。蔡教授嘗試著學電影裡面的導演去製作一個能夠模擬真人說話的人。在最一開始的範例其實簡單的說就是讓原本固定不動的照片對嘴說話,但是蔡教授所展現出的人嘴型卻跟真人說話無異,學的十分唯妙唯肖。之後又請學生做了一連串相關的研究。雖然看起來只是很單純的讓圖片說話,但是不可否認的,這充滿了蔡教授所說的狂想,如果蔡教授沒有做的話,又有幾個人會嘗試著去完成它呢?我想大家應該都只會把它當成電影裡的一個橋段,久而久之就忘記了它。
其實今天聽完蔡教授所說的,我認為我學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我認為這也是蔡教授所一再提醒的,研究的態度-放空,狂想,堅持。上課要挑戰老師,下課要挑戰課本。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做起來卻相當不簡單。其實我覺得整場接近兩小時的演講下來,就是在說明一件事情,就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我們應該要時時的思考與嘗試著去實現我們思考到的每一個想法。
-------------------------------------------------------------------------------------------------------------------------------------
2010/11/05專題講座心得
時間:14:00-16:00
地點:S104
題目:如何以研究精深開創人生
演講人: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 蔡文祥
作者:賴相勳
跟著教育體制一路讀到大學畢業,然後進了研究所後,才開始自己思考起來:現在要作什麼?以後能作什麼?雖然不曾質問過自己『為何要念研究所』,因為答案就在心中,但始終沒有問過自己:現在要作什麼?以後能作什麼?
本次演講一改過去演講者直接闡述內容的方式,改以先丟問題讓人思考,藉由問題不斷讓我們思考WHY?HOW?尤其是在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後,能不能啟發一些看似天馬行空,但並非無法做出來的創意成果。蔡教授認為,現在,應該要跳脫以往那種死板的讀書觀念,以大學為為例,應要著重「新知的培養,文明的塑造」,這兩個詞彙。
新知的培養有賴於以往穩固的基礎知識跟現在不斷學習的理論,還要有研究的精神,這邊研究的精神意指「能獨立思考,會狂想」的含意,是目前大學生應該要有的精神。教授舉了一部電影:虛擬偶像。片中含意為某窮困導演,創造出一個虛擬的偶像,讓他人以為是真人,結果風糜全世界,片中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我騙不過一個人,但是我騙了全世界。因此,有個Ideal誕生了,能不能夠讓虛擬的人像發出”想要的聲音”?於是,花了一段時間研究後,雖然沒不到完全同步,不過圖像會跟著聲音自動發生變化。這就是一種狂想,一種創新,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圖片”活”了起來,多少看起來有點不自然,但是目的卻達到了!這就是一種研究精神,將想法創意將之實踐。那接下來問題又丟出來了,研究,什麼是研究?如何作研究?研究的態度為何諸如此類的問題,尤其是在教授還指明現場的研究生應該好好想想,提出了3態度:放空、狂想、堅持。放空之後,頭腦處於輕鬆的狀態可以有助於創意的思考。狂想,盡可能去思考一些很瘋狂的想法,不要怕能不能實現,有了ideal後再去思考就好了。堅持,一旦確定了方向,就是努力把他做出來,那怕失敗,也有所學。Google / Wiki / Facebook 等無數的網站都是因為狂想而出現,然後席捲全球。這邊讓我想到看到的電影:社群網戰,講述Facebook創辦人崛起的過程,那也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加上他堅持自己的理念,誕生了這驚人的網站,尤其當時他只是個大學生。誰說大學生只能乖乖唸書,那固然是本分,但是有了創意跟能力,難道不行動嗎?到此,蠻後悔大學時代渾渾噩噩的跟著學校課程度過,此期間,絲毫沒有任何瘋狂的想法在那時候誕生,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精華的4年就這樣過去了。然後現在研究所了,也開始覺得不能夠在這樣渾渾噩噩的度過研究所生涯,至少要瘋狂點,弄點東西出來,就如同教授一直給的開示:不要怕被笑,不要先去思考是不是做的出來,你需要的是一個火花,一個契機。就算教授給的題目,你也可以從中得到靈感。
末了的9詞18字,作為一個總結,也給我們當作座右銘:
研究三隻腳:技術、方法、人因
研究三階段:技匠、學者、大師
研究成熟心境:責任、習慣、樂趣
作研究到後來,這9詞18字都會經歷過,最重要的是,要有獨立思考,發揮創意的精神跟動力。
-------------------------------------------------------------------------------------------------------------------------------------
課程:45101
日期:99年11月5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104
編輯:資工碩一許智凱
這次的演講者為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蔡文祥教授,主題為「如何以研究精神開創人生」。演講的內容為鼓勵當下的學生如何擴展人生,以及如何在學生時代發揮讀書所學習而成的本領。在國內目前的教育水準,研究生已經相當普遍,大學生更是多而繁雜,如何在台灣這個環境中脫穎而出,是每個學生的更大追求目的。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以及社會潮流,很多學生都可能會因為科系熱門而去研讀,卻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似乎會比不上別人,以及覺得專精的研究室大學時代無法接觸的,唯有念研究所才能夠進行學術研究或實作發展。但蔡教授則不這麼認為,並提出了方法來鼓勵大學生-「放空、狂想、堅持」。「放空」使得學生的思想歸於原始,而不會產生自我懷疑的顧慮,而後「狂想」,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想出別人所沒想到的事物或是方法,想出了之後便「堅持」朝著方向去做。這些看似簡單的過程,其實就是許多專家在思考方法的過程,而且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分男女老少,而我們卻往往因為自我的侷限而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
聽完演講之後,發現其實很多東西我們都會,但礙於自我的設限而喪失了許多不一樣的發展方向,如果我們能在大學時代就能提早聽到這次演講,或許現在的一切都會有所不同,但在往後的學業生活,這些也還會是我們能使用到的要領,畢竟未來的時間也還不一定!
-------------------------------------------------------------------------------------------------------------------------------------
課程:論文研討(一)
時間:99年11月05日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產碩一 楊士緯
「如何以研究精神開創人生」
這次請到交通大學的講座教授 蔡文祥教授來為我們演講,本來以為是來講解人生大道理,但聽了之後發現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一開頭就說,畢業要做什麼?這個問題大概困擾了很多人,男生不外乎就回答當兵,女生就是就業,但蔡教授卻否定了這樣的看法,他鼓勵我們去創業,這真讓大家有點跌破眼鏡。
大多數的人念大學,大都抱持著因為大家都念,所以我也要念,可是念了之後卻渾渾噩噩得過日子,有人說大學就是玩四年、有的人說要認真讀四年,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但我想大學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想法,告別高中那種填鴨式教育,蔡教授也說要能夠獨立思考,的確,能夠獨立思考才算是有念過大學的人,大學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學生要從課堂之間,學習老師身上的知識,也學習獨立自主的能力。
蔡教授一直勉勵我們要瘋一下,這邊的瘋不是只玩樂的瘋,而是指在研究上的瘋,能夠在隨時隨地的讓自己在某件事物上瘋狂一下,雖然我很難理解蔡教授在大學時那種畫美女圖瘋的感覺,但或許是要我們能夠為某件有意義的事情瘋一下,培養研究的精神,教授一直跟我們說研究三部曲:
放空─拋開既有的想法成見,讓腦袋放空,從微小之處找出作研究的動機或想法
狂想─試著去放大想法,不要怕任何可笑的idea
堅持─堅持去做自己的狂想
有時候我們總是有太多的預設立場,讓我們處處受限,總是找不到研究主題或方法,或許我們該照著蔡教授的想法作作看,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研究不是寫寫論文,口試完就結束比賽了,在人生的路途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研究和玩味,不管是創業、就業,還是升學,都可以作研究,保持著一顆作研究的心,相信人生應該一番新的氣象才是。
學習階段三隻腳---技術、方法、人因
研究成長三階段---技匠、學者、大師
研究成熟三心境---責任、習慣、樂趣
-------------------------------------------------------------------------------------------------------------------------------------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0/10/15
時間:14:00~15:30
地點:s414
作者:資工碩一 吳安凱
2010/11/05心得報告
這次的論文研討課是在s104演講廳聽演講,演講人是交大講座教授蔡文祥教授,題目是如何以研究精神開創人生。
他曾擔任過亞洲大學校長,交大校長,而且他還是楊健貴學務長的指導教授。演講的一開始首先問我們畢業後要做什麼?升學、當兵、賺錢?台下有很多大學生,應該是針對他們問吧,研究生畢業後應該大多都先當兵,大學生的選擇就比較多,當然研究生也是可以繼續攻讀博士班。蔡教授看了一部電影激發了他的研究狂想,那部電影叫做「虛擬偶像」,電影的內容是一位能把自己想像中的明星弄成立體影像,然後在幾十萬人的演唱會上表演,當然他創造出來的只是影像而已,並不存在這個人。如此的一個想法激發蔡教授的研究精神。
他對大學有自己的見解,要培育「能獨立、會狂想的學生、有研究精神的人才」。還有一番話令我印象深刻,何謂獨立思考?就是「放空」再想。何謂放空?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見山是山,嬰兒時期,看到什麼就是什麼。見山不是山,叛逆時期有一念之差,往好的地方想是會多加思考,壞的是想別的地方逃避。見山又是山,思考消化後自己又有新的見解。他認為研究的態度就是要有放空、狂想、堅持。
大學生可以做研究嗎?他認為我們在大學四年至少要”瘋”過一次,他大學時期瘋過什麼?修所有計算機課程、飢渴地買所有電腦書看、設計迷你電腦跟計算機、用列印機畫「美女輪廓圖」,所謂的「美女輪廓圖」就是他用打點的方式印出一個人的輪廓,在蔡教授當時這個研究精神好像很不得了,因為不像現在的列印設備說印就印,他還要跑到學校某個專門輸出的部門去領他印出來的東西,這張「美女輪廓圖」還被學校行政還稽查人員指控濫用資源在做課業以外的,打死也不敢承認是自己做的。的確,難怪會讓蔡教授這麼難忘,這種瘋狂的研究精神,在我們大學時期應該至少有過一次,我的話應該沒啥吧,頂多是做報告做到天亮,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應該稱不上是什麼研究精神。
蔡教授認為研究要經過成長的三個階段,技匠、學者、然後大師,未來的路預告給我們,就是深造、就業、然後創業,還提醒我們不要一畢業就馬上就業,就業會被綁死,無法發會創意深造。演講最後還不斷提醒我們大學四年至少瘋過一次,抱著自己的研究精神,發會自己的創意搞怪。最後他送給我們兩首他自己創作有平仄的詩。
「研究且悠閒 責任成甘甜 狂想加堅持 突破彈指間」
「技術誠為先 方法不可欠 學者重人因 大師心無限」
-------------------------------------------------------------------------------------------------------------------------------------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1月05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104
學生:資工碩一曾詠堅
這次系上請到交通大學 蔡文祥 教授,來為我們演講如何以研究精神開創人生。
首先他先講到讀資訊科系的學生畢業後,大多數的人馬上就進入到公司。他說這是不太好的,蔡教授的想法是畢了業、其實可以先嘗試創業!這我就保持保守態度,畢竟創業要有的資金、人力、商品,我都沒有。那我拿什麼出來創業?
並提到現在的大學學生都是在學舊有知識,而學校沒有教導學生該如何有新想法或是有跳耀式的想法。所以我們現在普遍學生包含我在內都是照本宣科,然而這種現象在許多研究生上面也有看到。研究生的學習態度因該是發現了一個問題,去思考該如何解決。或是學習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研究生要學會獨立思考,才能擺脫填鴨式教育。
在歐美國家、小孩的教育方式是讓小孩自己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反觀台灣是現在哪一個產業最好最有前途,就一直灌輸小孩要怎樣做要怎樣做。這樣反而壓抑了每一個小孩的發展空間。這次演講真的可以給聽者很多思考空間、但可惜的是台下聽者大多興致缺缺、真正有聽得不多,個人覺得就算不聽也該給台上演講者一個尊重。不要去影響到他人才是一個大學生應有的禮貌。
-------------------------------------------------------------------------------------------------------------------------------------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1月05日
時間:14:00~15:4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碩一 李慧娟
這次的演講主題是「如何以研究精神開創人生」,主講人是蔡文祥教授。
由楊健貴學務長邀請而來,也是楊學務長的老師。聽到這個頭銜,感覺就好厲害。
一開始,蔡教授讓我們稍微看了"虛擬偶像(Simone)"這部電影的一小片段。他說這部電影激發他的思考,想到可研究的點子。
虛擬人臉的研究,讓照片上的人像可以說話。
之伸到不用拿真人相片,創一個卡通人臉也可以。
這個研究讓我想到之前有聽過的某場演講。
是"甲尚科技"的人來介紹,他們有套"Crazy Talk"軟體。同樣也能辦到相同的事。
不過畢竟是產品,相對精緻了一點。
不只能套用在人臉,動物的臉也沒問題。
youtube影片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mJnVOiqD6g
有興趣可以再找來看看~
還有提到幾個說法,
上大學就是要好好唸書?---不是!
所以上大學不必好好念書?---也不是!
大學為什麼要念書(修課)?---建立背景,才能踏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研究!
大學是要培育---「有背景,能做研究」的人才。
這幾個說法讓我想到,
以前有看過的影片~
大概是這麼說的~
創意是不太可能憑空出現的,
會依循某些規則演化出來。
懂得遵守規則的人,通常都是有創造力的人。
這些規則大概就是指這邊說的背景,知道得越多,才有辦法接著發想出一些延伸。
多去感受,多去思考,這對於做研究想必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
課程:論文研討(一)
時間:99年11月5日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游佳恩
「如何以研究精神開創人生」這是蔡文祥教授下的標題,在演講開始之前,稍微翻了一下發下來的演講內容,看到大綱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很簡單,但這些問題似乎也有令人省思的空間。
一部電影「虛擬偶像」促使蔡教授有了虛擬人臉的研究,每一年都再繼續,每一年都在改進關於虛擬人臉的研究,一部電影讓蔡教授有了這麼大的想法,讓我知道原來在生活中的每一部分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研究的方向,多去觀察周遭,或許會有許多特別的體會和想法。
蔡教授對研究態度的六個字讓我覺得很特別「放空、狂想、堅持」,這六個字在生活中,很常出現但也容易常常被忽略,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也需要用點心去體會簡單的表現裡的最大智慧,不能再忽略了,不能再忽略那些存在於生活中不起眼的每一個過程和每一句話。
同樣的兩個小時,同樣的在這次與學習研究相關的演講裡,去體會蔡教授對學習和研究的態度與精神,換個角度去看看每一件事,生活裡的每一件事都會變有趣,都有可能是我們尋找靈感的來源,體會到了,要用心去過生活,成功的關鍵取決於在做每一件事的態度,加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