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2010/10/08心得報告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0/10/08

時間:14:00~16:00
地點:s414
作者:資工研一 吳安凱


本週書報討論是聽演講,在s414教室,資傳系的老師帶我們跟他們的學生一起聽演講,主講人是高雄應用科大電子系潘正祥教授,他今天來介紹平行處理技術。


首先一開始他介紹了一個叫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的family tree的圖,看不太懂。中間教授有講到各種動物的習性,利用這些習性每一個都可以引申得他的演算法,例如大象、青蛙、竹節蟲、蟑螂、貓、蜜蜂等引申的演算法,大象看起來雖遲鈍,但牠的耳朵可以聽到遠方有什麼騷動。青蛙、竹節蟲的特性是有的可以隨環境的顏色而有變化,是保護色。蟑螂可以從恐龍時代存活到現在物種不滅,就是牠有遷徙的特性。螞蟻演算法是最熟悉的,螞蟻找到食物後,可以由蟻穴到食物目的地找到一條最短路線,他們用的不是視覺,而是在走過的地方會殘留一種分泌物費洛蒙,當以後的螞蟻經過時,就有較高的機率選擇費洛蒙濃度高的方向,因此隨著時間的增長,漸漸螞蟻會走同一路線,就是最短路線,由蟻穴到食物目的地來回。螞蟻演算法就是利用這種自然界的原理有效率的解一些最佳化問題。魚的迴游也是,他們在河的上游出生,長大後已經到大海了,為了繁衍下一代能千里迢迢找到自己出生地迴游。自然界的動物習性不知道是什麼機制在控制著他們。


平行化就是分成好幾組,實驗不同的東西,有集體、個別的組合。以自然界的動物習性來講,也可以分為集體跟個別的組合,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