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2010.10.08 書報討論演講心得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0月08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414
作者:資工碩一 李慧娟



這週是去聽資傳系上辦的演講。
請來了高雄應用科大電子系的潘正祥教授。
題目:Parallel Algorithms of Swarm Intelligence

一開始
群聚智能
聽不太明白是指什麼。還以為是個新名詞。
可能是過去學習的課程方向不太相同,所以有很多都聽不懂。

之後提了很多以自然界的生物來命名的演算法。
細菌演算法、蛙跳演算法、蜜蜂演算法、螞蟻演算法...等等。
其他還有很多很多種。

以名稱來看,我好像比較有聽過螞蟻演算法。
是說~
在有這類演算法之前,聽起來要先去研究生物的生態學。
像是螞蟻怎麼總是能找到最短路徑。
因為螞蟻走過的路,會留下費洛蒙。
而螞蟻會依費洛蒙的濃度多寡,來決定要走哪條路。
短路徑和長路徑,同樣多的螞蟻各別走兩邊。
長路徑的還沒走完,短路徑的就走完了。
同樣時間下,經過短路徑到達目的地的螞蟻數量相較之下,會比經過長路徑到達目的地的螞蟻還多。
相對費洛蒙殘留的多就會有差別。短路徑的費洛蒙濃度較高。
久而久之,走短路徑的螞蟻會越來越多,走長路徑的螞蟻會越來越少。
最後,就會只剩下短路徑有螞蟻而已。


潘教授還有提到,
他的學生還提出了貓的演算法。
我有點好奇這個演算法是怎麼來的。

不過能藉由探討生態中生物的本能、習慣,來發掘這麼多的演算法。
有點萬物皆可為師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