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 :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0.10.08
時間 : 13:50 ~ 15:40 PM
地點 : S414
作者 : 資工產碩一 楊士緯
題目:Parellel Algorithms of Swarm Intelligence
今天來演講的是一位在國內外都很有名的教授─潘正祥教授,他來為我們演講群集智慧的內容,起初真的聽的模模糊糊的,突然冒出新的名詞,螞蟻演算法、貓的演算法,甚至烏龜演算法,這個真的讓我聽得毫無頭緒,完全不知道教授想表達的是什麼。
在稍微查詢一下資料後,原來群集智能這個概念是來自對自然界昆蟲的群體觀察,群居生物通力協作表現出的宏觀智能行為,所以人類就利用所觀察出來的昆蟲或是生物行為,將其應用在解決周遭的事物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螞蟻演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我們常常會看到螞蟻會排成一列,筆直的從巢穴往食物來回,他們依賴的不是視力,而是我們熟知的費洛蒙,靠著費洛蒙,讓許多螞蟻可以選擇相對來說比較好的路徑來行走,但是螞蟻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就直直的往食物而去,而是一群散亂的螞蟻隨機到處探索,漸漸的當有螞蟻找到食物並開始往回走,一隻兩隻三隻‧‧‧越來越多,其路徑就會漸漸從一個大範圍束縮成一條寬的路徑,再縮減成一條筆直的路徑,每隻螞蟻乍看之下沒有什麼規律或智能,但時群體最後所表現出來的卻是高度的智能行為,這真是大自然中很神奇的現象。
因此科學家就利用這種自然界的原理已有效率地解一些尋優問題,例如在網路的路由選擇,或是運輸車輛的路徑選擇等,所以大自然中其實存在的很多解答,只是需要我們細心去觀察、去找出來,或許在我們的周遭就存在很多的答案,只是我們都沒有發現而已。
以下網址是螞蟻演算法的範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