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45101 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9月17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AA701
作者:資工產碩一 魏早達
隨著一群人魚貫地走入AA701, 開敨了研究生論文研討的第一堂課,不知道今天的主題是什麼,只看到一個個西裝筆挻的人陸續地走進來。不會吧!我的第一堂課竟然獻給大陸人。看看主題,心想又是令人催眠的午後,不自覺地調整一下坐姿,正想著可以好好地補一下昨天的疲勞。但是隨著演講的開始,我竟然越坐越直,直到最後一刻掌聲響起,我懂了。
還記得十二年前我被派到大陸出差二個星期去移轉一套系統到大陸,那時候覺得大陸的資訊技術水平,和我們實在差了一段距離。當我們談三層式架構,物件導向技術,他們不懂,只瞭解主從式架構及如何模組化。而且做事沒什麼方法論,只求做出來。只會做你說的事,而不會去想要怎樣會更好。還記得當時我回台灣報告時,指出和大陸的合作,他們只能做做代工罷了,而且要規範的很清楚。幾年過去了,我也不曾再踏上彼岸。但是隨著耳聞著各著大陸的進步資訊,實在令我迷惑。但是今天我終於知道大陸在做什麼了。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大陸的改變就是教育,而且是有計畫性的教育,雖然有些地方流於八股及形式,但是由政府確認了大的教育方針,也就是整體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全國動員去推動,加上 “人” 是大陸最大的資本,所以先從高等教育人數的量變,再求進一步的值變,配合大陸產業需求量的問題,使得所訓練的人才可以在需求供給的平衡上站在有利的地位。而無論是中央到省級以及企業均有大量的合作計畫來支撑大陸所謂的 “研究所” 來人才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目的。反觀台灣現在的問題,如果問十個人到底整個國定整體的敎育方針是什麼,我想大概有一半的人不知道,另外有一半也不知所云。結果是每個學校自成一格,當然各有特色也是台灣的特點,我們的人才活潑有創意,但是有時候投在人才供需的洪流中,就不一定禁的起考驗。
我認為台灣的高等教育面臨著混亂的局面,從將大量的專科改學院,學院改大學,而不去討論到底台灣整體人才的需求是什麼,或者整個台灣要走到那裹去,只是想解決大家聯考的壓力,作到名目的高等人才的增加,殊不知每年投入職場的畢業生,無論是素值及能力,根本無法讓他們勝任職場的工作,大學畢業生不知到在學校所學和他們畢業後的工作有什麼關聯,多少個大學畢業生在學校受了種種的訓練,出了社會只能找到麥當勞工讀生的工作,早知如此,那又何必浪費教育資源呢?
有人說,大陸這麼大,需要的人才這麼多,我們的高等人才到大陸去找工作就好了吧!聽了今天的演講,真的要想想到底自己準備好了沒,大陸需要的人才雖然多,他們也是有計畫地培育。而我們如果只看到需求面,而不是好好的清楚自己站在什麼位置上,而在那邊夜郎自大,那有再多的機會也不會是你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