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老人福祉新興產業發展

課程:45101論文研討(二)
日期:100年03月04日
時間:14:00~15:40
地點:S414
編輯:資工產碩一張金燦
演講題目:老人福祉新興產業發展
主講人: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教授兼所長 段伴虬

隨著科技進步、環境改善、國民所得的提高,台灣由以往的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再轉變到現今的服務取向的社會型態;就如段博士在演講中所提到的,在台灣自1949~1964年間所謂嬰兒潮誕生下的人們,它們佔有了台灣60%的財富(這是早期父母需要努力辛勤的工作,一個小時當二個小時用,才有能力養家活口改善生活與環境),再加上醫療技術的提升,養身議題也就越來越引起更多的關注,人的平均壽命也隨著延伸,伴隨著而來的也就是所謂的高齡化社會。

由於人口結構的改變,目前台灣現有總人口數2300萬中,已經有高達10%的高齡人口,已經達到老化的階段了;博士也做了鄰近地區:日本2400萬、中國1.2億的老人人口來做老人福祉的社會照顧服務事業的報告,從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所謂老人福祉這個新興產業的多面向的思考與發展,其金額可高達4.8兆RMB,這真的是一快不小的餅;博士在簡報最後中介紹到,南開科大是全校各院所動員參與老人福祉這個領域的研究與創新,但是,所院所所提出之研究或實物皆須博士負責的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 的人因工程再作評核,博士作簡報中有提到了發展老人福祉產業中,也得環顧到老人的四大問題:身心、心理、精神,以及社會互動,以及第一次聽到的馬斯洛 (Marslow)的需求論(如圖示),要照及到老人的健康、安全、舒適、便利和尊嚴。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4


的確,在發展老人福祉產業時,需顧及到年長者的身心靈的感受,除了原居老化、生活自立、生活品質提升的方向思考外,還要整合如博士所謂的:老有所用、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顧、老有所護、老有所終等。但隨社會的發展與經濟因素等,現階段台灣的人口問題-少子化日益嚴峻,當年輕人都不願意生小孩時,往後的總體競爭力勢必下降,連帶引起的效應恐怕會比高齡化社會來的更嚴重,也難怪最近政府要鼓吹生小孩。。。

http://www.obf.org.tw/article/RBL/Images/RBL003_10_/RBL003_10_圖.jpg
http://www.letsstartthinking.org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馬斯洛(A._Maslow)_需求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