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99.10.01心得報告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0月1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游佳恩


記得我頭一次看到電子發票這四個字,是在網路購物上,因為網路購物問我,是否使用電子發票?當下的我,並不知道電子發票的意義是甚麼?只知道當我東西寄到時,我不會收到紙本發票。


何謂『電子發票』?今天聽了以『推動電子發票策略』為主題的演講,內容很有意思,盧志山簡任分析師說:「其實,電子發票就是沒有發票。」但要怎樣讓營業人、人民對電子發票有興趣並接受電子發票,他所推動的策略為:

1.場景與情境(戰略):開闢戰場、誘敵深入

2.關鍵性物件(戰術):消費者(創造需求)、商家(競合)、資訊身分(創新)、短期成果

3.戰鬥縱深(戰鬥):團隊與信仰、資源與支持

有了這些策略,再去作(一)推動:

1.作業:主動、全程、分眾

2.系統:服務、加值

3.推廣:形成社會議題

4.法規:試辦、突破創意

(二)實體通路作業情境:

1.消費者:索取、查詢、對獎、領獎、捐贈

2.商家:成本、速度、加值、效益

3.發卡商:推廣、加值

4.社福團體:捐贈、效益、效能


盧志山簡任分析師在推動電子發票前,考慮到了所有會發生的問題,例如:會不會洩漏個人隱私?如何讓營業人接受電子發票的推動?....等,要有完善的作戰策略,才能讓想法順利的推動,其實,就像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也是一樣的道理,在事情完成之前,必須多方面的去思考所有問題發生的可能性,一步一步的去思考,一步一步的去解決,能做到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好,做的完整。


今天我學到了很多,不管是電子發票的推動,抑或是盧志山簡任分析師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法,短短的兩個小時,讓我獲益良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