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資通訊與雲端運算發展之探討


課程:論文研討
日期:2012/12/07
主題:資通訊與雲端運算發展之探討
講師: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副總經理 簡志誠
班級:資工碩一
撰寫者:范勤一

雲端的定義是什麼?

我說:運用網路溝通多台電腦的運算工作,或是透過網路連線取得由遠端主機提供的服務等,都可以算是一種「雲端運算」。意思就是要能夠"隨時"、"隨地"、"任何裝置"、"存取任何服務",這才能叫做雲端。



美國國家標準局NIIST給雲端運算所下的定義:
 五大基礎特徵
 四個佈署模型
三個服務模式


五大基礎特徵分別是:
1.. On--demand sellff--serrviice(隨需自助服務) :當你需要更多的資源時馬上就能夠擁有 
2.. Brroad nettworrk access(隨時隨地用任何網路裝置存取):在任何裝置上都能連接到雲端上
3..Resourrce poolliing(多人共享資源池):一台主機可能同時有好幾位使用者正在使用這台主機上的硬體資源
4.. Rapiid ellasttiiciitty(快速重新佈署靈活度):能夠及時的調配使用者需要的資源供給使用者使用。
5.. Measurred Serrviice(可被監控與量測的服務):能夠計算使用者用了多少的資源,用以計費。

四個佈署模型:
1.公有雲:
由一個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建設、運維和管理,提供多個企業和用戶共用的雲端運算環境。用戶可隨需使用整個雲端運算環境中的部分資源,並按使用資源付費。
2.私有雲
由企業獨立建設和使用的雲端運算環境,只提供給該企業內部員工或下屬單位使用,不對外部企業營業。這些企業或機構對 IT 環境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較高。
3.社群雲
社群雲由眾多利益相仿的組織掌控及使用,例如特定安全要求、共同宗旨等。社群成員共同使用雲端資料及應用程式。
4.混合雲
是公用雲和私有雲的混合。 大型企業也能夠選用混合雲,將一些安全性和可靠性較低的應用部署在混合雲上,以減輕 IT 的負擔。

三個服務模式
1.基礎建設即服務(IaaS)
2.平台即服務(PaaS)
3.軟體即服務(SaaS)

透過上述這些種類,我們可以清楚了解雲端是什麼。最大的特點就是隨需即用,用多少算多少,而使用者可以透過網路隨時隨地就能存取雲端資源,而雲端也可以依據使用狀況迅速調配所需要的資源,使用者只要依據使用量來支付費用即可。台灣這方面開始發展的並不算多,領頭的似乎除了中華電信就是遠傳電信,但是不可置疑的是,未來台灣類似的雲端服務只會越來越多,或許有一天大家寫程式已經不需要坐在電腦前才能寫code,而是拿著一台智慧型手機在那邊寫程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