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頻寬真相大公開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2012.10.26
時間:14:00 ~ 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研一 李依蓉
講者: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 雲鼎

          本次演講,我們請到了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 網際網路處的雲鼎來講解寬頻上網的相關問題,主要的容包括:網際網路生態,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網路測速定義,網路測速影響要因,如何提升網路速度體驗,以及寬頻上網真相。
          除了上次中華電信的演講中提到的各種網速慢的原因外,此次演講還提到了一些較為專業的網際網路相關容。
          其一,現在網絡所使用的行為模式為Best Effort的,而不是QoS的,所以只能盡力去傳輸數據,對所有的數據包採用先來先處理的工作方式,並不能保證數據傳遞的可靠性或延遲範圍。
          其二,TCP中有流量控制體系。該體系會限制資料的傳送速度,為避免傳送太快而導致資料的遺失。

          其三,數據的傳輸還會受到Round Trip Time(RTT)的影響。RTT即往返通訊延遲,表示接收方從發送一個數據包到受到該數據包的ACK所經歷的時間。如果本地電腦到遠端電腦的RTT大於一定數,遠端電腦就會停下來等待ACK,導致寬頻無法充分發揮其效能。但實際上,除了非常態的黑客攻擊外,RTT主要仍受制於網路的壅塞程度。
          其四,TCP的壅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體系。當網路負載較小的時候,其吞吐量與負載量基本呈現線性增長關係;當負載達到一定網路容量時,吞吐量呈現緩慢增長,而響應時間急劇增加;如果負載繼續增長,路由器將開始丟包,吞吐量急劇下降。因此,為了保證網路運行在左側的正常區域,提出了慢啓動、壅塞避免、快速重傳和快速恢復的算法;近幾年,還有人提出了選擇性應答等方法。
但實際上,這些算法都是為保證網路速度與穩定而設定的,本質上提升了網路的使用效率;此外,該機制在50M概念提出前就已然存在,近些年來又不斷的有人針對網速提升發表改進措施。因此,這種控制機制本身並不適於成為光時代網速不達標的理由。
壅塞控制其實是全局性的概念,它涉及到了所有的主機、路由器、線路以及與降低網路傳輸性能有關的所有因素(如設備的老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