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物聯網多媒體平台及前瞻應用
課程:論文研討(一)
日期:101/10/5
時間:14:00~15:30
地點:S104
講師:陳俊良教授
作者:資工研一 李翼豪
物聯網依照維基的解釋是把感應器安裝在生活中的真實物體上,例如鐵路、橋梁、隧道以及家用電器上等等,透過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而執行特定的程序達到遠程控制或者實現物與物的直接通訊。
剛開始我聽到物聯網這名詞時還不太了解,但是看到實際的應用如RFID、二維條碼等等時就能理解了,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無論是在超商便利商店、圖書館借書、識別證、高速公路的電子收費ETC等都可以看到其應用之處。
RFID技術的原理是附於物體上的標籤會主動發出無線電波,數公尺內都可以被接收器給接收,這種是標籤本身擁有電源;另一種是標籤是本身不需要電源,固定於某處的發射器會發出無線電波,標籤會接收到時也會發出微弱的無線電波出去。
之前與教授開會討論時也有談到RFID這一塊,考慮RFID是否可以做出更多的辨識?例如把標籤貼在兩個人的名片卡片上,兩人要進入實驗室時必須同時持有他們的卡片才可以進入,單只有一張則無法進入實驗室,如果是別人的卡片也無法進入,所以如果要達成此機制就要判斷出兩張或更多張標籤的距離等等...此想法的起源是由視覺機密分享機制所得來:首先寄件者將機密訊息加密後成數張隨機不含任何意義的圖片,只要疊合這些投影片,收件者即可看出其機密訊息。
能不能做到還要研究看看,要從基本的RFID原理學習起,但我也認為RFID可以有更多的條件辨識、變化等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