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 : 論文研討(一)
日期 : 2012.09.28
時間 : 14:00 ~ 15:30
地點 : S104
作者 : 資工研一 吳芝瑩
講者 : 國立政治大學 陳良弼教授
主題: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to
Distributed/Parallel Databases to Cloud Databases
主要談的內容以雲端資料庫為主,雲端資料庫分成平行式處理和分散式處理。
雲端計算的電腦並非從前的超級電腦,他是更加強大的裝置。
過程中談到的「雲端運算」其實並不是新技術,嚴格來說甚至不能算是「技術」。「雲端運算」只是一種概念,代表的是利用網路使電腦能夠彼此合作或使服務更加不受距離限制。而在實現「概念」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出相應的「技術」。
而「雲端運算」的概念本質大抵承襲自「分散式運算」(Distributed Computing)以及「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
現今大公司的資料庫已經不再用SQL了,都是使用NoSQL,而這些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各有不同的特徵,看了一些資料後我發現他們很難像關聯式資料庫那樣,用一套共同的觀念就可以全部了解。只能逐一了解每個NoSQL資料庫的特性和用途。根據我的觀察,目前有4種比較受到關注的NoSQL資料庫,分別是Key-Value資料庫,記憶體資料庫(In-memory Database)、圖學資料庫(Graph
Database)以及文件資料庫(Document Database)。
講者有特別提到Google自行研發的BigTable,他是建置在Google檔案系統GFS上,專供Google自家應用程式使用,例如Gmail、Google Reader、Google地圖、YouTube等應用的資料都是儲存在BigTable中。現在Google也透過Google App Engine服務開放其他人使用BigTable來儲存資料。
BigTable就像是一張整合大量機器的資料表,所有資料都存在同一張資料表中,單個資料表可以儲存PB等級的內容。雖然Google App Engine提供了一種GQL查詢語言,讓開發者使用Select語法來查詢BigTable中的資料,不過,這種GQL語言不能像SQL語言那樣可以使用Join語法來進行跨資料表查詢。
這是NoSQL的網站,裡面有很多相關資料http://nosql-databas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