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Video Forgery and Motion Editing


課程 : 論文研討()
日期 : 2012.09.21
時間 : 14:00 ~ 15:30
地點 : S104
撰寫者 : 資工研一 李哲安
講者 :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施國琛教授

           這次介紹的主題是Video Forgery and Motion Editing,施教授用了很多圖例和影片,很清楚地介紹了圖像和影像是如何造假,而根據造假製作的流程和方法,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造假的圖像或影像產生了某些結果。
圖像、影像的造假,過程大概是這樣:
1.            將影片拆成3個程式,分別是-(a.)比較沒有變化的背景 (b.).有在動作的object (c.)要動手腳的object。這樣才能個別追蹤,當要撥放影片的時候再合併再一起。
2.            運用 mean shift 演算法可以得到目標物體的輪廓,我們就可以對該物體作處理。若把圖像移除,被移除的部分會遺失資料,這時要能夠自動修補。

如圖:我們要利用source region來修補target region的遺失資料,要先找到priority 最高的點-p點,從這點依據資料源由外而內修補一小塊,接著再找p點,一直重複直到修補完成。遺失的資料越多,資料來源太少,越難做修補。
3.            利用內插運算對原物體做修改,ex:改變動作的速度、增加一隻手等。

串改後的圖像、影像可能產生的現象:
將圖片片放大看,草地的顏色異常、顏色線條過於規則。而如果是影片,在鏡頭會動,也就是背景不斷變換的情況下,刪除會動的物體,就會生成殘影。
在這次的演講中,讓我更深入的了解,影像是如何被串改造假或者是做簡單的修飾。讓我更大該眼界的是,原來遺失資料的圖象,可以用如此厲害的修補方式,而圖像修補的結果,即使很努力觀察,用肉眼真的很難分辨真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