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18
時間:14:00-15:30
地點:S516
講題:LayeredTrees: Most Specific Prefix based Pipelined Design for On-Chip IP Address Lookups
演講者: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張燕光教授
姓名:吳姿瑩
學號:00366173
目前網際網路的 IP 有兩種版本,一種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 IPv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網際網路協定第四版), 一種則是預期未來會熱門的 IPv6 。
我們可以運用 IP 廣播的方式來達到資料傳遞的目的。但如果是非區網內的資料,就必須要透過路由器的幫忙了。 路由器必須執行一個 IP datagram轉發的決定(稱為路由查找),再來發送datagram後找出相對應的介面(稱為switching)。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就是prefix;我們常看到,例如有一網路位址120.1.1.0/24,其中“/24”稱為網路遮罩(network mask),表示32 bit 的最左邊的24 bit 是用來定義網路的位址,所以又稱為網路前置位元(network prefix). prefix也就是位址範圍內共同部分(network id 部分),prefix length前置位元長度 即為“/n”部分。
然而,IPv4 記錄的位址由於僅有 32 位元,預計在 2020 年前後就會分發完畢,如此一來, 新興國家或者是新的網路公司,將沒有網路可以使用。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發生,因此就有 IPv6 的產生。 IPv6 的位址可以達到 128 位元,這樣的 IP 數量幾乎用不完!
IPv4與 IPv6比較如下(我只挑幾個比較重要的):
IPv4 | IPv6 |
來源位址和目的位址長度都為32 位元 (4 位元組) | 來源位址和目的位址長度都為128 位 元(16 位元組) |
在IPv4 標頭中,路由器不識別用於 QoS 處理的payload | 在IPv6 標頭中,路由器使用Flow Label 欄位識別用於QoS 處理的payload |
路由器和傳送主機均支援資料片段 | 路由器不支援資料片段。僅傳送主機支 援資料片段 |
使用廣播位址將傳輸傳送到子網路上 的所有節點 | 沒有IPv6 廣播位址。而是使用連結-本 機領域所有節點多點傳播位址 |
必須手動組態或使用DHCP 組態 | 不需要手動組態或DHCP |
使用網域名稱系統(DNS)中的主機位 址(A)資源記錄,將主機名稱對應到 IPv4 位址 | 使用網域名稱系統(DNS)中的主機位址 (AAAA)資源記錄,將主機名稱對應到 IPv6 位址 |
另外,IPv6 除了位址數量相較於IPv4 的優勢外,還有隨插即用也優於IPv4。
每一個傳播都還有更多的空間發展,讓使用者可以達到有多少頻寬,就可以得到相等頻寬的最佳服務,這就是要提倡的 IPv6 技術。
資料來源:1.http://linux.vbird.org/linux_server/0110network_basic.php
2.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03/2008033018423431.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