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 for 3DTV

日期:10/28

時間:14:00-15:30

地點:S516

講題: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 for 3DTV

演講者:清華大學資工系副系主任-賴尚宏教授

姓名:吳姿瑩

學號:00366173

前年「阿凡達」3D電影與CES 20103D TV炒得火熱,其實,從過去傳統電視機(CRT TV)以來就已經有「3D TV」,它是使用LCS(液晶快門)立體眼鏡來觀賞3D影片。LCS眼鏡的Refresh Rate(畫面更新率)60Hz(NTSC系統的電視),藉由其「交錯顯示」(Interlacing Display Mode)的方式,可以將左、右「交錯影像格式」(Row Interlaced Format)的影像分離出來;亦即每秒只能送給左、右眼各30個畫面(Frame),如此使用LCS眼鏡來觀賞3D影片,會有嚴重的「閃爍」(Flicker)現象,容易造成眼鏡觀賞不舒服,所以長久以來一直為人所詬病,這也是傳統3D電視機(CRT TV)無法流行起來的主因之一。

2010年被號稱是3D元年,在該年度的 CES消費電子展中各家廠商無不卯盡全力推出其3DTV產品。然而 2011年在3DTV的產品銷售上,全球營業額並未如預期中的高,其原因在於家用 3D 數位內容的缺乏。本次演講將介紹如何將一般自然界所擷取的影像(單通道或雙通道)轉換為 3DTV所能播放的形式,讓硬體在內容的加持下得以促進3DTV產業的快速發展。

各國際家電大廠所主推的「3D TV」,依使用3D立體眼鏡的技術來分,大致可以分為二大陣營:「主動式」與「被動式」。有關「主動式」3D TV即為搭配LCS眼鏡;而「被動式」3D TV的工作原理則是在液晶螢幕上黏貼一層「微偏光膜」(Micro RetarderMicro Polarizer),此「微偏光膜」係由上而下依顯示畫面的奇(Odd)、偶(Even)水平線(亦即RL水平線),各偏45()135(),再將3D影像以「水平交錯格式」(Row Interlaced Format)顯示,如此透過偏光眼鏡就可以將左、右眼影像隔離出來(偏光角度呈90度者會被遮沒),而觀賞到3D立體效果。目前Acer3D筆電就是使用這種技術來觀賞3D立體影像;而韓國於今年開播的3D電視,我個人的猜測很可能也是使用「被動式」的3D TV,因為主要是頻寬的考量,如此它可以在既有HD(1080i)的頻道上,直接載播「水平交錯格式」的3D影像。

因此對於要製造生產「3D TV」的廠商而言,如何訂出自己所需要的LCS眼鏡規格,並選擇一款正確的LCS眼鏡來搭配就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3d-blog/article?mid=4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