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立體 3D (S3D) 數位內容製作技術

課程 : 論文研討(三)
日期 : 2011.12.09
時間 : 14:00 ~ 15:30
地點 : S516
作者 : 資工產碩一 吳俊德
講者 : 國立中正大學 賴文能教授

近幾年來,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及「知識經濟」,其中,數位內容產業更是被列為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數位內容的範圍很廣,依照經濟部工業局的定義,有電腦動畫、數位遊戲、數位學習、數位影音運用、行動內容、網路服務、內容軟體、數位內容典藏等八項。

數位內容產業中的主力:3D動畫電影。

自一九九五年第一部全3D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上市以來,迄今全世界已有十三部3D動畫電影了。在這十年間,這個新興起的產業挾帶巨大的商機橫掃全世界。據統計,二○○一年全年總產值約三千多億美金,估計到了二○○六年全年總產值將突破五千億美元。3D動畫電影除了有票房收入外,還有DVD、錄影帶、電視授權及各種周邊商品,這些收入加起來,使得平均的收益高達成本的八倍。

3D動畫電影的製作需要極高的技術。若從創意、製作一直到行銷,能夠完整獨立製作出一部3D動畫電影的公司卻僅有皮克斯(Pixar)、藍天(Blue Sky)、夢工廠(Dream Workers)三個。這顯示,雖然商機龐大,但真正上市的產品卻不多,需求量遠大於供給。

數位內容產業還有一個重要基礎,那便是強大的資訊科技技術。台灣向來以「科技島」聞名於世,擁有許多優秀的科技人才,資訊基礎建設也十分良好,資訊產業的水準更是世界級的。這些技術上的優勢,配合上文化,發展數位內容產業絕對是可行且能夠大放異彩的。

台灣除了內在條件佳之外,外在也有許多的機會。以現在的技術,製作一部3D動畫電影需耗時兩年,加以全世界有能力全程製作的公司僅三家,造成這三家公司承接製作的影片爆滿。其他想做3D動畫電影的廠商就只好尋找其他的合作對象了。

工研院昨(2011/09/21)日在台北電視節,發表「台灣首部3D室內樂MV」,由工研院與新銳導演鄭乃方合作,運用工研院研發的「高品質立體影像拍攝製作系統」,開啟導演與攝影師投入3D產業的新契機。

3D影像內容是驅動3D影像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是3D電影、3D電視節目及3D數位內容方面。未來隨著3D影像內容增加,拍攝與品質需求也隨之同步提高,自然的立體效果與觀賞舒適度是首要強調部份。

但在3D影像內容製作時,導演與攝影師往往難以投入,尤其是面臨3D繁瑣知識與複雜的立體攝影操控技巧,只覺得3D影片拍攝更為嚴苛及複雜,常常令人卻步。高品質立體影像拍攝製作系統,包含3D拍攝即時分析與預覽系統及立體效果後製分析調整技術,在「3D拍攝即時預覽分析與預覽系統」方面,可以協助導演或掌鏡者在操作3D攝影機,即時瞭解左、右眼畫面視差有無大於設定的邊界;避免畫面中的視差範圍過大,嚴重影響觀賞3D電影舒適度。

同時,也能立即指出場景中物件與背景所造成的「高反差」,減少高反差在立體顯示器產生「鬼影現象」,讓觀賞者不會在注視同一物件卻出現兩個影像,降低立體影像品質;在「立體效果後製分析調整技術」方面,可以協助導演在鏡頭剪接時,透過自動分析技術,挑選具適當立體感的片段進行剪接,連接立體效果。

攝影師與導演等拍攝人員可利用工研院這套高品質立體影像拍攝製作系統,方便且即時的觀看拍攝的3D效果,調整攝影機之架設,決定希望拍攝的內容,也能瞭解攝影機的架設與場景配置是否正確,後製能否將拍攝瑕疵校正,拍攝出正確的3D影片。利用工研院研發的「高品質立體影像拍攝製作系統」,將可減少重新拍攝所花費的時間與成本,並可輔助有志拍攝3D影片的導演輕鬆拍出品質佳的立體影像,提供優良舒適的立體影片。

資料來源:
電子工程專輯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652116_480702_NT_55671994.HTM
【2011/09/2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