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2010/10/15 專題研討演講 心得報告

課程:45101 論文研討(一)
日期:99年10月15日
時間:13:50~15:40
地點:S414
作者:資工產碩一 魏早達


  本週的演講請到了中央大學資管系的陳彥良教授。題目是 Discovering RFM Sequential Patterns From Customers’ Purchasing Data,這個主題主要談到的是在資料探勘領域中有關於Sequential Pattern的研究。


  在資料探勘的範疇中所謂的 Sequential Pattern,換成消費行為就是消費者這次買了什麼東西,下次可能會買什麼東西,而要成為這樣一個樣式則還需要訂定一個門檻值,也就是說要達到這個門檻值則可以說找到了 Sequential Pattern。傳統的研究認為這個門檻值就是所謂的頻率,但是陳教授認為這樣是不夠的,因為所找出來的 Pattern 是否有即時性,也就是說如果這個 Pattern在很久以前的時間點發生的,而在最近並沒有出現,就不應套用在現在的模型中,另外所找出來的 Pattern是否有價值,也是一個考慮因素,否則辛苦找出來的 Pattern,其相關商品價格相當低廉,如果拿它來作基準做促銷活動,就會有不敷成本效益的狀況。所以根據上述的考量點,就在原有只有頻率的因子的 Sequential Pattern模型中,再加入時間及價格兩個因素,這就是所謂的 R(Recency)F(Frequency)M(Monetary) Sequential Pattern。當然在設計上為了效能,這個模型在預測時僅就頻率及價格作為Pattern Match 的因子,而時間則被當成篩選的條件,這樣便可加速模型的運算速度。


  當然從這個觀點作出發,還可衍生其他相關的研究,包括探討某些 Pattern之間是否存在著Time Interval之間的關係等議題,但是經過了這兩小時的學習,陳教授給我的最大啟發是很多創意的思維,可能是一個研究的起點,但是不能失之於吹毛求疪,否則常常會淪於所謂Over Research,也可以說這樣的研究可能會有欠缺實用性的疑慮,反而會失之沒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