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99年10月01日
時間:14:00~15:30
地點:S104
作者:資工產碩研一 張振欣
 先前對於"電子發票"的概念,已經有些略知一二,政府為了在稅務上的追查,希望透過電子發票方式減少逃漏稅機率,但這也是在"B2B"的層級上的期許,那麼"B2C"層級呢?如何取代傳統的紙張發票呢?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簡任分析師-盧志山先生在這一此演講中提供的非常明確且詳細的解答。
 首先起案的關鍵,的確是為了政府在防範逃漏稅的前提而發展出來的概念,計畫在B2B層級推出"電子發票"方案,但是可想而知的,普遍企業一定意願是不高的,因此在推廣的策略上,先推廣"B2C"層級,在廣大的民眾與商家最直接的消費市場,若是成功的推廣電子發票,成為一個社會議題,取代了傳統發票並廣泛流通,那麼也自然而然的在B2B層級也必須要跟進,那麼最終目的也就完成囉!
 當電子發票取代傳統發票,對民眾而言,要如何兌獎?對店家而言,是否划算?對公司行號而言,有何影響?盧先生點 出了這幾個關鍵的問題,也提供了問題的解答,首先先從電子發票平台、媒體的建置開始,透過目前廣泛流通的悠遊卡,或者全台灣遍布分店的7-11專用的i-Cash卡,或者一般銀行推出的感應式信用卡等,都可以充當電子發票的媒體,發票的號碼儲存於卡片中,可以利用悠遊卡加值機器、或7-11的i-Bond機器,查詢卡片消費狀況、發票號碼等等,也可以及時兌獎、及時換獎,可將金額繼續儲值或者轉帳到其他戶頭,對民眾而言,更加的方便!對店家而言,民眾兌獎後儲值的金額,直接在店家內消費,這樣的保障市場金額對店家而言是項大利多!對公司行號而言,以往需要透過傳統發票來對帳、對進出貨等的用意也簡化成電子資料,減少在人力控管或發票紙本的成本問題。
 可惜的是受限於時間的關係,盧先生還有許多很棒的經驗來不及分享給大家,另外他也提出了一些身處於資訊業中的一些概念與態度,提供一般年輕學子參考,我深感認同,資訊人不能孤芳自賞,要考量使用者的角度,也要有執行的魄力、更要有創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